今天(12月24日)下午,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就陜南移民搬遷相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永平介紹說,“十二五”期間,32.4萬戶,111.89萬人從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受益,50余萬困難群眾通過“扶貧套餐”脫貧。陜南移民搬遷為國家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提供了借鑒。
111.89萬人從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受益
李永平介紹,“十二五”期間,陜南困難群眾通過移民搬遷工程,實現了減災安居、精準扶貧、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生態環境,推進了城鄉一體化。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向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投入595億元資金,移民搬遷完成32.4萬戶,111.89萬人,建設3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2252個,集中安置29.3萬戶,102.5萬人,集中安置率達90.4%。
陜南移民工程為國家異地扶貧搬遷提供了借鑒
李永平說,移民搬遷避開了山梁陡坡與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使群眾徹底遠離了“災害源”。“移民搬遷新址近五年來沒有一戶因災受損,打破了陜南山區‘受災——重建——再受災’的惡性循環,使搬遷群眾徹底告別了地質洪澇災害威脅,傷亡率下降70%以上。”
他說,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決策和實施,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探索形成了協調推進城鎮化和與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徑,成為解決陜南地區“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總抓手”;同時,對于國家異地扶貧搬遷戰略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扶貧套餐”使50余萬困難群眾脫貧
資料顯示,陜南移民搬遷把貧困戶,特困戶搬遷作為重點,優先實施搬遷。近五年來,累計搬遷貧困戶14.48萬戶,50.64萬人,特困戶3.2萬戶8.25萬人。
李永平介紹,通過“一點一策,一戶一法”逐戶規劃致富產業,落實增收措施,配套社會保障,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使廣大貧困群眾吃上了“挪窮窩,移窮業,斷窮根”的“扶貧套餐。”搬遷群眾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4151元上升至2014年的7478元,這也加快了陜南區域整體脫貧步伐。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陜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省差距進一步縮小。
李永平說,通過陜南移民搬遷、人退林進緩解了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有效減少了的對自然的人為侵擾,也保護了陜南的生物多樣性和多樣性。“漢江出境水質保持在二類以上,保障了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安全。”
“十三五”期間陜南35.36萬戶群眾將完成移民搬遷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陜南移民搬遷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以精準脫貧和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緊緊抓住開工率、建成率、入住率三個關鍵環節,以避災、脫貧為主攻方向,在2016年年底前將完成4.6萬戶兩災戶搬遷,2019年年底前完成的20.48萬戶建檔卡貧困戶搬遷,確保全面完成35.36萬戶的移民搬遷任務。
李永平介紹,為實現既定目標,陜西省將以規劃銜接為重點抓統籌,不斷完善基礎配套;以項目資金為重點抓規范,切實提高監管水平;以精準施策為重點抓完善,確保搬遷工作質量;以社區管理為重點抓提升,通過重點推動新建集中安置點的社區服務組織、管理服務人員和必要工作經費,積極探索農村新型社區的社會治理模式,切實提高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使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為陜西發展史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