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工作之一】積聚發展新動能
實施“千億投資”工程,抓實22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22億元。實施127個產業項目,年度投資120億元。統籌推進移民搬遷、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務等民生項目。搶抓中省政策機遇,適應市場需求,切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提升項目謀劃水平。加強銀企對接,拓展融資渠道,新開工PPP項目15個以上。圍繞提高供給質量,快速跟進信息技術發展,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快速成長。加快高新金融服務聚集區建設,積極創建綠色金融示范市,促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業態發展。積極培育“文化+”新業態,新增規上文化企業15戶,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
【重點工作之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支撐,推進與工業生產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整體競爭力。培育規上工業企業40戶、產值過5億元企業10戶。強化全域全景和融合發展理念,推動旅游與特色城鎮、美麗鄉村、現代農業、文化體育融合。以全域旅游為促進,放大生態比較優勢,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構建以富硒食品、自然養生、健康養老、康養服務、體育運動等為支撐的健康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亞高原訓練中心和特色運動小鎮,培育生態康養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區。培育限上商貿企業45家,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4億元。堅持把園區作為要素和產業集聚的載體,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深化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創新,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開放發展平臺。
【重點工作之三】釋放新型城鎮化潛力
深入推進“湖城一體、疏解江南、重心北移”,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生態宜居品質城市。統籌月河川道城鎮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和縣城、重點鎮、新型社區以及美麗鄉村建設,以“三區兩園”和“飛地經濟園區”為支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以石泉、漢陰縣城和恒口試驗區為節點,加快月河川道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標準化縣城創建,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深入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堅持“一鎮一特色”,加快16個全國重點鎮、1個省級示范鎮、3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街區)、12個縣域副中心鎮、4個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力促2個以上特色小(城)鎮納入國家支持計劃。探索建立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相統籌,權力、責任、投入相一致”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成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堅持市區一體,推動重心下移,權責一致,高效聯動。持續推進“城市文明提升”行動計劃,讓內在修養、公德自覺、善行義舉融入市民生活、成為行為習慣,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重點工作之四】增強改革發展內生動力
實施開放發展行動計劃,主動融入“海外陜西”發展,發揮1.3萬安康籍海外華人華僑資源優勢,加強與美國派克威爾、澳大利亞班優等國際友好城市合作,力促在歐洲、中亞地區再建立1至2個友好城市。以更大力度推動安康人“走出去”,統籌生態文明、社會治理等各領域改革創新,增強市場活力、社會活力與發展活力。大力引進優質企業、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和裝備,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重大招商項目攻堅行動,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00億元。持續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建立柔性引才機制,探索引進高端人才和專門人才的特殊措施,讓更多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來安創業。
【重點工作之五】打造綠水青山生態典范
持續推進“綠化安康”行動,加強天然林保護,提升退耕還林質量,完成造林綠化50萬畝。實施山水林田湖保護和修復工程,嚴格控制礦產資源開發,嚴守耕地紅線。突出沿江、沿河集鎮社區和城鄉結合部,擴大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覆蓋面,確保漢江水質穩定達標、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加大“氣化安康”“電能替代”力度,統籌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發展,發揮全省山林經濟示范效應,加強生態產品有效供給,壯大綠色循環產業,培育生態經濟新業態。圍繞建設漢江綠色生態廊道,堅持和完善“河長制”,加強漢江綜合治理、重點流域水質監測和地下水資源、自備水源管理,實施月河整治和丹治Ⅲ期工程。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穩定保持空氣質量全省領先。
【重點工作之六】增強人民群眾新福祉
全力抓好“八大民生”工程:創業就業工程,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免費技能培訓2.5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億元;教育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35所等;衛生強基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3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加快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漢濱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等;文體惠民工程:完善縣級“三個一”體育設施,打造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等;市政優化工程:力促中心城市和9縣城氣化率分別達到90%和60%,擬將香溪洞風景區改為香溪公園并免費向市民開放等;放心消費工程:組織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推出10-20個放心消費先進單位、示范街區、誠信企業和消費者滿意企業(店鋪)等;交通治理工程:啟動安康大橋北橋頭、香溪路口、七里溝等交通組織建設,建成江南公交總站和高新區長途汽車站,新投放公交車100輛,再投放公共自行車1000輛,新增停車位1000個等;關愛扶助工程:推進15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個農村幸福院和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將全市2.49萬戶計劃生育特困家庭和“失獨”家庭納入特別救助范疇,推動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全覆蓋,決不讓一個學齡兒童因貧困失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