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自啟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極大地帶動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整體水平上臺階。作為取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資格的安康市,在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中,存在哪些重點和難點,以及創建這一示范區這一戰略舉措對我市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楊海波。
記者:楊局長,咱們安康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一戰略舉措將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文化體系建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楊海波:說簡單一點,大概是兩點吧。第一就是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抓手和載體。把全市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第二個就是把文化的這種軟實力變成硬支撐,為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更好服務。就具體工作層面來說。那就是我們要構建市、縣、鎮、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網絡。特別要圍繞標準化和均等化解決好鎮、村的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文化的需求。同時我們從文化層面提升我們的城市在外的形象。展示安康追趕超越、砥礪奮進的這種精神風貌。
記者:楊局長,在創建過程中,有哪些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重點解決或者急需解決的呢?
楊海波:我們前段時間在一起商議,最近想提請市政府召開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推進會。我們覺得核心的有這么幾個事。
第一個是補好短板。我們的短板,首先是思想認識上的短板。這包括幾個層面,一個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對示范區創建的認識。這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同時我們要解決好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我們從業人員的思想認識問題,特別是要創新思維,要改革創新,不能墨守成規。第三個就是社會層面的認識問題,要更多的認識到我們示范區的創建,更多的參與和支持我們的創建工作。
第二個短板大概就是我們的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今年我們要實現我們的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全覆蓋,F在的問題比較多。有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有的是缺活動的問題,有的是缺人才的問題。這個短板影響到我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影響到標準化和均等化、城鄉一體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這樣一個終極目標。另外一個我們覺得還有基礎設施。就是市一級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鄉鎮的文化館、圖書館。兩館一院的建設,這也是我們的一些短板。按照細化標準還是有一些差距。另一個短板,我覺得還是人才隊伍的短板。興業關鍵是在人,關鍵是人才,我們人才的短缺也制約著我們文化事業的發展。包括我們藝術精品的打造也影響到我們示范區的創建。
另外一個,我們想到就是抓重點。抓重點就是把2019年我們要做的事情,把它重點抽出來。抽出來我們想的是什么呢。就是把重點工作項目化,把這個項目落實到縣區和部門的人頭上。然后我們把有限的創建經費隨著這些項目走,隨著這些工作走,來提高工作效率。因為2020年6月我們估計要來驗收了,2019年是關鍵。所以我們想把短板補齊,能把這些重點工作抓住。一手來抓西部標準就是我們創建規劃的規定動作。同時把我們示范性的,安康特色性的重點工作抓好。這樣的話到明年,我們迎接國家的驗收也就更有更信心了。
名詞解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是指:結合當地實際,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實踐示范和制度建設經驗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