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漫步安康城區,繁華的交通路口,車讓人人守規,斑馬線上的文明漸漸成為常態;走進單位、社區背街小巷,處處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公益廣告,“講文明·樹新風”漸漸深入人心……
文明,一座城市的內在靈魂。如今,在安康這座城市里,文明像丹桂之香,彌漫了整座城市,浸染著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
全市上下“一盤棋”,沒有旁觀者都是參與者
提到這兩年對城市的印象,采訪中許多市民表示:“車禮讓行人了,城市綠地多了,背街小巷干凈了,沿街單位內部廁所免費開放了,生活環境更舒適了。”
這樣的評價,恰恰印證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在2018年全市新一輪城市創建工作會上強調的一番話:“城市創建絕不是單純地為了多拿幾塊牌子、爭幾項榮譽,而是要以創建工作為抓手,讓安康城市更美、環境更優、人民更美好幸福。”
新一輪城市創建啟動之初,我市就頂格配置成立了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任總指揮,市長趙俊民任第一副總指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12位領導任副總指揮,分管副市長任責任副總指揮,市直部門單位及10縣區共72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各級各部門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在全市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強大合力,實現了文明創建“一盤棋”。
同時,市委、市政府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龍頭引領,明確鞏固提升國衛、國森城市水平,同步實施全國綜治優秀市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目標,形成市、區縣、鎮辦、社區共同組織的“五城聯創、四級同創”的全新體制,充分融合聯創聯建優勢,把文明城市的標準質量提升到一個更高水平。
城市創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頭緒繁多、任務重、要求高,需要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協同作戰,全民動員、全民行動。
我市一方面,以創建工作為契機,不斷加強機關、行業、單位的作風建設,加強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及外來投資者對黨政機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把創建工作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全市人民群眾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優化社會風氣和發展環境,讓每個人都成為城市創建的參與者、推動者、監督者。
市創建辦與市委文明辦嚴格對標省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突出問題導向,補短板促提升。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扎實推進厚德安康和新民風建設,深入開展市民素質教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志愿服務、誠信教育、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校園周邊環境凈化等八大文明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如今,“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垃圾不落地,安康更美麗”“誠孝儉勤和,文明安康人”這樣的觀念已漸漸深入人心,也使安康這座城市不僅有追求經濟發展的拼勁與闖勁,還增添了關懷人心的溫情與感動。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辦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
“我們在等待孩子放學時有時會想上廁所,在附近沒有公共衛生間的情況下,臨街商業門店對外開放的衛生間就解決了大問題。” 9月6日,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等待接孫子的張女士說。
從9月1日起,安康大道創業大廈、金州路郵政酒店等71家沿街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門店作為我市第一批免費對外開放廁所單位。有條件的窗口單位實行廁所24小時免費開放。為方便群眾,市創建辦籌集經費統一制作了標識標牌,并已全部安裝到位;各沿街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門店也進一步完善了單位內部公廁引導標識,設置醒目的免費公廁提示牌,引導廣大市民和游客如廁。
“推進新一輪城市創建,必須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從小廁所、小市場、小巷子等基礎工作抓起,在辦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創建之初,我市就從市民關注的“堵點”“痛點”抓起,全面夯實文明城市創建基礎。
我市精心細化創文工作任務,實行市級領導包抓、部門幫建社區的“5+1”機制,對中心城區57個社區(村)進行包聯幫扶,每個社區分別由兩個市級部門和一個區屬部門包聯,由市創建指揮部統籌安排配備4至15個公益崗位,把創建任務落實到人到崗,把教育引導、宣傳動員與環衛清掃、治安巡邏融為一體。 市創建辦與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創文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互通工作信息。先后聯手策劃組織開展了中心城區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車讓人 人守規”主題行動、“文明旅游”主題實踐、“喜迎建國七十年、五城聯創新安康”廣場電影公映、城市創建青年志愿服務活動、誠信建設在安康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形成常態協作、合力高效的落實機制。
“人行道地磚破損,雨天走路就像踩‘地雷’,小心翼翼,還是老中招。”為徹底改變市民出行難,我市先后投入12.47億元對中心城區75條道路、市政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打造安康大道、高新大道、濱江大道、解放路、大橋路、育才路等8條文明示范街區。投入5000萬元更新35臺套城市環衛設施,對城市道路、街道、建筑工地及城市揚塵污染進行了跟蹤督辦,嚴格落實道路“兩清掃、五灑水、全天候保潔”工作標準。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綠化景觀項目18個,新建、改造綠化面積約57.36萬㎡,累計完成投資約28925.25萬元。
城市環境整治,是文明創建的必答題。我市深入開展市容環境整治行動,累計清理出店占道流動經營攤點3900余人次,清理違規商業宣傳站點230余處、亂擺亂放燈箱牌匾180余塊。城區56家大型餐飲單位和2個早夜市城規范經營,環保設施安裝率100%;近3000家中小餐飲門店,按照規范設置油煙凈化設施、在線監控系統、油水分離器等設施設備,對餐廚垃圾進行規范化處理。中心城市區域的220多輛渣土運輸車輛進行軟篷密閉化改裝并實行24小時信息化動態監管,保證了文明城市硬件的條件改善。
創建天天在行動,城市日日在變美。從小廁所、小市場、小巷子等市民關心的“痛點”“堵點”抓起,“面子”“里子”兼治,在辦好小事中改善大民生,安康這座城市的顏值在迅速提升。
厚植新民風,新風尚讓城市生活更文明
“紅綠燈、斑馬線及各種交通標志共同構成一個模擬交通路口,孩子們有的穿上‘小交警’制服,有的駕駛著‘小摩托車’,有的扮演行人,有序參與到各種交通活動中。”這是9月12日,記者在市第二幼兒園安全廳看到的幼兒變身“小交警” 在游戲中體驗交通安全的一幕。
過馬路不走斑馬線、后車與前車未保持安全車距導致追尾等模擬情景,讓孩子們更直觀地認識到交通違法的危害,從而讓文明交通一點一滴地浸潤孩子們的人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規范、文明的意識。
文明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將文化嵌入城市發展中,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一環。
2017年3月,市委作出在全市大力推進“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的決策部署。兩年來,我市以新民風建設為抓手,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載體,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家風民風社風,為安康市加快追趕超越、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以“誠孝儉勤和”安康新民風建設為引領,全市共創建示范鎮 117個、示范村 1234 個,示范創建覆蓋率 84%。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6個,全國文明村鎮13個,全國文明校園2個,全國文明家庭1個;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共174個,省級文明單位標兵32個,省級文明單位89個,省級文明村鎮16個,省級文明社區10個,省級文明校園27個;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821個。全市九縣一區,漢陰、寧陜已創建為省級文明縣城,平利、嵐皋、石泉三縣進入創建周期。中心城區文明單位占比達到三分之二,學校全部建成市以上文明校園,文明城市的細胞群日益優化,文明城市創建的基礎更為扎實。
市民是城市的主體,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感受到家園的美好變化,越來越多市民加入進來,為文明安康添磚加瓦。截至目前,我市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注冊團體1900余個,實名注冊志愿者超過11萬人,志愿服務總時長255萬小時。全市226名道德模范、120名安康好人和296名文明市民受表彰;3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69人榮登“陜西好人榜”,3人在中國文明網聯盟“好人365”欄目宣傳展示。我市漢江志愿者救生隊隊長周云康入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人選;王玉秀家庭獲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平利縣張金龍、李世斌入選中國好人榜,推薦12人參評省級第五屆道德模范。
新民風建設為城市文明注入新活力。在全市人民的共同拼搏下,安康的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創新狀態,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成功率達 97.5%,公眾安全感達 95%,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誠信建設中也被列為國家企業債券“直通車”激勵地區;全省目標考核獲得“四連優”的好成績,并凝聚形成“敢創一流、敢挑重擔、敢為人先”的創優精神,成為文明城市新的精神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