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馮勛) 2019年元旦剛過,家住紫陽縣麻柳鎮水磨村八組、剛滿60周歲的王永富,就在水磨村社保便民服務點使用社會保障卡領取了到齡后第一個月的養老金110元。他高興地說:“現在黨的政策就是好,我們老百姓滿60歲也能領養老金了,還給我們制發了社會保障卡,在村上的便民服務點就能用,太方便了。”
從上門催收到自覺繳納,從村外取錢到村口刷卡,從手工操作到網上經辦……五年來,點點滴滴中反映出安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工作的新變化:制度日趨公平,一張覆蓋范圍最廣、參保人數最多的養老保險安全網,讓城鄉居民也享受到了與機關干部、企業職工同等的養老保障權益。待遇穩步提升,基礎養老金沖破瓶頸實現兩連漲,最低標準已翻番過百元。經辦服務優化,社?ā終端、手機APP,信息化經辦的載體不斷更新,可供群眾選擇的服務路徑更加多樣。
五年的努力奮進,帶給159萬參保群眾的是更貼心的服務;五年的精雕細琢,始終不變的是心系城鄉群眾“老有所養”的款款深情。
織密網 春風化雨潤澤城鄉
2014年,中省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意見陸續出臺,為確保好政策在安康落地實施,調研、測算、匯報、爭取、完善地方配套政策的工作從未停歇,《安康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安康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稽核辦法》《安康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性文件陸續制定執行,讓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策內容更加健全。
從實施制度覆蓋到推進人群覆蓋,實現符合參保條件人員一個不漏,始終是經辦機構不斷追求的目標。堅持宣傳引導、行政推動雙管齊下,通過幫群眾算賬對比,講清實惠利益,打消思想顧慮,定目標壓茬推進,強化督查考核,動員引導群眾參保。
五年來,先后印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實務手冊》三期2000余份、宣傳彩頁3批次8萬余份,拍攝《民生最關情》專題片一部;在《安康日報》開設《城鄉居保進行時》欄目40余期,累計發稿100余篇次;與安廣電臺“幫幫團”欄目建立協作機制,5次走進直播間宣講政策,電話連線解答聽眾咨詢300余人次;開通“安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微信公眾號,推送各類文章200余篇次。
經積極爭取,將城鄉居保參保率、繳費率、待遇發放率列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定目標、下任務、夯責任、抓落實,全力推動參保擴面。全市參保人數從制度全覆蓋時的127.4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159萬人,累計擴面31.6萬人,年均擴面6萬人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惠民政策已惠及全市60%以上常住人口,成為安康社會保險中毫無爭議的參保人數“第一險”。
兜底線 情系民生枝葉關情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作為一項適度普惠性的社會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廣、參保門檻低、保障人數多,發揮著托底保障的重要作用。養老保險待遇的標準定多高,不僅關乎城鄉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吸引力。
面對相對較低的待遇標準和市縣有限的財力保障兩難境地,2014年,經辦機構堅持適度調整的原則,經過反復測算、多次匯報爭取,在國家及省上確定的最低養老金標準的基礎上,將最低養老金標準提高5元,并實行年齡梯次增長機制,最低標準達到65元。2015年,按照國家統一標準,首次調整提高15元,最低標準達到80元。2018年,再次按照國家統一標準,二次調整提高23元,最低標準達到103元,最高標準達到143元。
五年來,基礎養老金中省補貼資金達19.90億元,市縣配套資金達2.87億元。有力的財政保障,確保了44.68萬城鄉老年人按月足額領取居民基礎養老金,月人均養老待遇達到113.8元。城鄉居民養老金已經成為提高安康城鄉老年人生活水平最為有力、最為穩定、最為自主的一筆“貼心錢”。
基礎養老金、繳費補貼、喪葬費等資金全部來源于財政投入,中省市縣各級財政配套資金能否準確申請、按時足額撥付,不僅影響待遇發放、個人賬戶收益,更關乎制度的穩健運行。
經辦機構嚴格執行財政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暫行辦法》《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組織縣區經辦機構按年編制基金預算、決算草案,并審核、匯總、上報。做好中省市三級財政補助資金的申報、撥付和結算,按月收集、匯總、審核、上報財務報表。建立基金財務季度通報制度,按季度通報各縣區基金財務運行狀況,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撰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分析報告,制定印發《關于加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的通知》,規范基金收支、轉定存、個人賬戶管理、差額兜底等方面工作。與財政部門建立聯合開展基金財務運行情況檢查機制,不斷規范基金財務管理。指導縣區建成并上線運用基金財務金融管控平臺,對保費收繳、待遇發放、資金配套落實情況實行全程跟蹤,真正做到收的安全、管的規范、發的及時。
五年來,累計收入基金32.51億元,支出基金23.34億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4.83億元。
強服務 優化經辦永不停步
好政策貴在落實,好制度關鍵在經辦。面對著我市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參保群眾繳費難領取難的實際困境,全市各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不斷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書寫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先后啟動實施“八有八好八化”經辦示范點建設、業務檔案AAA級認證達標、村級金融便民服務點建設、“五個不出村、服務零距離”經辦點建設等多項經辦服務提升工作。市城鄉居保處直接包聯幫扶“八有八好八化”經辦示范點11個,實現10縣區經辦機構業務檔案省級AAA達標全覆蓋,建成“五個不出村、服務零距離”經辦點132個,全市村級金融便民服務網點2569個。
在1828個村布放服務終端,依托“社保卡+E”終端機全面實現信息化經辦。全市累計發卡152.35萬張,發卡率達95.81%。2018年又依托“安康智慧人社、陜西養老保險”APP推進網上經辦,既有效化解了基層經辦服務的難點、堵點問題,又建立了經辦機構與參保群眾的聯通渠道,實現參保登記、保費繳納、待遇領取、生存年檢、權益查詢等五項經辦業務不出村辦理。
為切實解決經辦業務量大面廣的問題,及時上線應用了陜西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系統,所有參保人員信息全部錄入信息系統,個人賬戶建賬率100%。爭取資金30萬元推進信息專網建設,實現了省市縣鎮四級聯網。持續開展信息系統數據更新、維護,不斷提升數據質量,累計修改處理錯誤數據8.13萬條。根據中省市政策變化情況,增加我市信息系統模塊內容22條、調整系統配置參數84次,確保信息系統和政策調整實時對接。
五年來,組織開展各類稽核檢查20余次,配合省市開展風險防控專項行動檢查3次,累計核查重復參保信息10160條,疑似死亡冒領、重復領取待遇信息5159條,核實2220人,追回各類冒領資金178.05萬元。
一系列的工作實踐,推動著經辦服務向標準化、信息化、高效化方向不斷發展,經辦的手段越來越先進,工作的效率也越來越高。在這些點滴變化中,群眾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利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惠民政策已經在全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