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曦)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對今明兩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做好“三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該文件指出——建立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實現小農戶家庭經營與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經營形式共同發展。推廣漢陰縣“鎮園產業聯盟”做法,形成園區、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新機制。這標志著漢陰縣探索成熟的“鎮園產業聯盟”模式,通過省委“一號文件”向全省推廣。
漢陰縣在產業扶貧中,針對鎮村產業選擇難、產品銷售難、貧困戶增收難,企業生產基地做不大、原料供不上、加工“吃不飽”等問題,積極尋求市場主體和生產者的需求結合點,搭建起“鎮園產業聯盟”,通過一本項目對接指南、一套對接溝通機制,實現全縣各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與各貧困村信息互聯互通、無縫對接,按照“鎮園聯盟、村社承載、貧困戶參與”的原則,以現代農業園區經營主體為核心,形成園區、企業、集體(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新機制,以鎮級政府為橋梁,搭建產業信息資源聯接新平臺,有效提升了縣域農業產業競爭力和產業扶貧效應。
本報持續關注著“鎮園產業聯盟”的探索、發展,并較早進行了深度報道。2018年4月27日在頭版頭條刊發《與市場握手 與土地對話——漢陰縣鎮園產業聯盟破解產業扶貧難題》,并配發評論。該報道被多家網絡媒體轉載,引起了更大范圍和更高層面的關注。“鎮園產業聯盟”模式先后被多家中省媒體報道,并被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多次到漢陰進行了調研,相關經驗在全國縣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上交流,產業界和學界普遍認為該模式兼顧了各方面效益,是契合當前農村新經濟發展實際的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