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譚海波 何源)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山桃花已經點綴在山間,秦嶺腹地的寧陜縣已經關不住滿城春色:城區主干道的挖土機整日運作,路段改造正趕著工期;各大景區做好準備,開門迎接前來踏春的游人;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在耕作忙碌……
春光不自留,奮斗正當時。今年以來,寧陜縣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緊迫感,抓緊時間搶先謀劃、夯實舉措干在前頭、全力以赴落到實處,以新目標、新舉措,迅速展開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春季攻勢,形成了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新氣象。
新目標展開“新年時間軸”
2月11日,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寧陜縣召開政府2019年第一次全體會議,統籌安排2019年的工作,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決心,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各項工作中去。
“2019年要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縣長鄭紅丹在會上說,新的一年,要緊扣綠色循環發展主題,突出“一城、兩園、兩區”,以脫貧攻堅為統攬,立足重點項目、生態產業、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民生事業等重點,推動全縣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2月22日,寧陜縣2019年產業扶貧春季行動培訓會在梅子鎮生鳳村召開。村集體經濟建設、生態茶園項目建設、板栗科管、魔芋種植及病害防控……參會的群眾在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林業局產業技術的專家們的指導中找到了新思路。
3月4日,江口回族鎮江河村召開了產業發展動員會,鎮村干部積極動員群眾搶抓土地墑情好和魔芋建園的有利時機,通過散戶集中、大戶連片、合作社帶頭的發展模式,培育和發展好增收致富產業,為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和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就在同一天,寧陜縣委常委會議室的燈光亮到了午夜12點,2019年脫貧攻堅指揮部第二次會議在這里舉行。與會的縣級領導、脫貧攻堅指揮部各指揮長、各部門負責人在研討中為下階段工作厘清思路。
“要深化“三幫三干戰脫貧”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責任激發干勁,強化真脫貧、脫真貧理念,進一步提高脫貧質量和水平,在‘實在’上下功夫,推進‘兩業’、‘兩扶’、‘兩點’……”縣委書記張益民在會上反復強調。
從縣委、政府到部門、村鎮,從縣級領導到一般干部,時間爭分奪秒,新計劃、新思路、新任務在緊鑼密鼓落實中。
新舉措呈現“春季方位圖”
推進高質量脫貧,這是寧陜縣2019年脫貧攻堅的新要求,縱觀寧陜全縣上下,從新年伊始寒意未盡到陽春三月桃花盛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寧陜的每一個鎮每一個村都加緊了腳步,追趕著“脫貧摘帽年”的新節奏。
位于寧陜南部的龍王鎮已經早早地畫好了發展藍圖,圍繞“脫貧攻堅產業支撐”為主線,規劃池河沿線蠶桑產業文化區域、溝壑內域生態種養區域“兩個區域”,做強傳統蠶桑、生態養殖、特色種植三大產業,建成蠶桑文化園區、生態鵝養殖園區、特色經濟種植園區、壽鹿溝蜜蜂谷立體觀光園區四大園區,所有開工建設的產業園區都將給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位于寧陜西部的四畝地鎮四畝地村,欣向榮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區的“瓜蔞”成為該鎮的“產業新寵”,瓜蔞極具利用價值,市場前景廣闊,是四畝地鎮的發展潛力股,園區的加緊建設和瓜蔞等作物的種植也得到了鎮上的全力支持。2019年,該鎮以“村有支柱產業,戶有致富項目,人有致富技能”為目標,繼續實現“41441”三年產業發展規劃,形成“水陸空”、“長中短”循環立體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讓產業成為脫貧的“萬能鑰匙”。
在位于寧陜東部的江口回族鎮竹山村,該村在發揮愛心超市的作用上有了新解法。竹山村建立了“垃圾超市”,雇傭貧困戶將村民的生活垃圾回收分類再利用,并回饋積分給村民在愛心超市兌換物品,解決了難處理的生活垃圾,維護了干凈的村容村貌。“把有價值的垃圾變廢為寶,通過垃圾超市實現人人講衛生,村村講文明的新風尚”,這是垃圾超市的建設目標,同時也是江口鎮的下一步舉措。
位于寧陜北部的皇冠鎮興隆村,隨著三月溫度回升,興隆村的貧困戶正統一種植油葵,作為該村“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環,在種植花海壯大蜜源后,該村還將實施民宿改造,發展鄉村旅游,并建設土地資源合作社及鄉村旅游開發公司,圍繞鄉村旅游實現群眾穩定增收。 一項項規劃,一項項行動,寧陜的春季尚未完全從寒冷中走出,但鎮村的行動卻已經熱火朝天,寧陜將行動落到實處,構架出一張集聚四方合力的春季“方位圖”。
新氣象展示“工作行動表”
2月13日,正值大年初九,梅子鎮生風村村民李國發的土地還是光禿禿的一片,正在等待著春光與耕耘。他帶領幾個鄰居在土地里撐起了一條條白線,扛著鋤頭起壟,為次日就要運送到的葛根苗做種植準備。
3月初,油菜花都已經遍地開放,當再看到李國發的葛根地時,這里已經煥然一新,一條條黑色地膜整齊鋪展在地里,春光正明媚,從年初到現在,李國發的葛根基地已經初見規模。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農民的新的一年是從扛著鋤頭挖起第一抔土開始的,隨之而來是一年的勤奮和辛勞。
而對于寧陜縣脫貧辦干部而言,新年的第一鋤頭也并不輕松。今年,該縣要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圍繞全年目標,整縣已經行動。2月12日開始,脫貧辦的大部分干部就開始奔波于寧陜各鎮村之間,面對全縣40個貧困村,圍繞“577”脫貧標準,全面排查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責任落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
從補齊短板出發,從夯實制度前進,實施關鍵舉措,堅持精準脫貧方略,寧陜縣向高質量脫貧發起了“總攻”。縣脫貧辦在縣政府主要領導的指導下組建了由縣脫貧辦的24人、縣“八辦兩組五保障”部門12人、隨機抽的鎮村干部10人組成的脫貧深度研判核查組,于2月12日開始對全縣所有貧困村進行一次“剖析”,在全面研判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和解決當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和困難,消除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各種“硬傷”,精準指導鎮村高質量完成整縣脫貧摘帽目標。
連日來,研判核查組已經完成了5個鎮的18個貧困村的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