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源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討厭、討厭、討厭。”
……
在心理老師的帶領下,只見大家用A4紙遮住臉,從剪出的小孔中,露出眼睛與周圍的人對話,互相說著“我愛你”或者“討厭”。
上述的一幕,發生在6月18日寧陜縣開展的“精準扶志扶智”培訓班現場。
當天,該縣舉辦了“精準扶志扶智”第二期專題培訓班,此次培訓班邀請了心理老師和縣委黨校老師分別為參訓人員進行了心理輔導和感恩教育,來自全縣各鎮的40余名貧困群眾參加了此次培訓。
“這是我第一次對貧困群眾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老師喬衛香表示。
喬衛香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輔導工作已經十幾年。此次被培訓班邀請來做“精準扶志扶智”培訓,她以自身的經歷和國內外自強自立的事跡,結合科學理論,以聲情并茂的演講和別開生面的互動,為參訓人員上了一節內容豐富的心理疏導課。
“這是寧陜縣首次請心理咨詢師參與扶貧扶志工作,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把精神鼓勵和心理疏導雙管齊下,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該縣民風辦負責人周春麗介紹。
“我們要愛自己、愛生命,愛我們的身體,愛我們的健康,愛生活給到我們的一切!”在互動環節,喬衛香走下講臺,一邊對在場人員呼吁著,一邊走到在場每個人身邊,與每個人擁抱并說著“我愛你”。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來自龍王鎮中華村的群眾魏光華有些羞澀的對喬老師說著,他還是第一次對別人說出這三個字,聽著老師的講授和與老師的互動,魏光華眼眶有些濕潤。
“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和互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激發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情。”喬衛香說。
據喬衛香解釋,這堂課的內容是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通過授課形式與體驗,以“正知、正念、正覺”的方式,激發人們“善良、勇敢和愛”的本性,喚醒生命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使聽課的群眾從外界的情緒困擾中走出來,用愛自己、愛生命、愛環境、愛我們生存的意義,重塑生命意識體,回歸自身本來具有的內在動力、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我身體不太好,平時想著自己的身體不好,壓力也越來越大,聽了課真的十分感動,感受到了很多關心,身體不好心情也要好,心情好了病自然要好些,才能更加努力去生活。”聽完課后,金川鎮村民曹安慧深有觸動地說。
“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有對自然的滋養之恩,對社會的反哺之恩,對祖國安定的感恩。”寧陜縣委黨校老師李思泫從感恩教育出發,為參訓群眾上了一節理論課,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深刻的道理,讓不少群眾深受啟發。
“鎮上和村上的干部都幫了我很多,經過今天的培訓,我感覺我還有好多事沒有做到,回去了要加油干,爭取把以后的日子越過越好。”新場鎮花石村村民王朝仁說。
“進入新時代,要做新時代的農民,所有人都要珍惜機遇加油干,積極配合主動干,更要學習典型吃苦干,樹立形象當表率。”李思泫最后也為在座的群眾送上了寄語。
據了解,今年以來,寧陜縣在推廣“一教二獎三評四罰”工作法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內生動力不足群眾,在全縣全面實施“精準扶志扶智”工作,通過開展物質、精神“雙扶貧”,舉辦了精準扶志扶智培訓班、針對殘疾群眾的“一個人的劇場”等系列活動,切實把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扭轉過來,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用“造血”功能鞏固“輸血”成果,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打通精神扶貧“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