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隔著草原上蒸騰的熱浪,望向灌木叢邊。幾只湯氏瞪羚現了一下身,看著就像是黃底上的小白點,更遠處,他看見了一群斑馬,條紋雪白,襯著背后灌木叢的綠。這是個挺舒服的營地,安在大樹下,背靠山坡,有不錯的水源,不遠就是一個快要干涸的水塘,清早有沙雞飛來飛去……就在前方,他看到的,是如整個世界一般的廣闊,宏大、高聳,在陽光下閃耀著不可思議的潔白光芒,那是乞力馬扎羅的方形山頂。他明白了,這就是他正去往的地方。”這是海明威筆下的非洲,在《乞力馬扎羅的雪》里,他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給了這片大陸。
“我們住的那個小區里面,最常見的就是蝙蝠、烏鴉和蛇,每天早晨,烏鴉在房頂上跑來跑去,吵得人睡不著,屋子里面隨時都會鉆進來蝙蝠,早晨起床,蚊帳外面都會掛上幾只。至于蛇,小區里面隨處可見。”馬拉維的環境讓龔君君見識到了非洲“野性”的一面。
龔君君眼里的非洲和海明威筆下的非洲既相似又不同。他們都看到了非洲壯美的自然和豐富的生物種類,不同的是,龔君君眼里還有當地老百姓缺醫少藥的疾苦。
36歲的龔君君是安康市中醫醫院的一名醫生,主攻針灸推拿。2018年4月15日她前往非洲內陸國家馬拉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非工作。
馬拉維位于非洲東南部,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嚴重依靠外援,也是全世界艾滋病和瘧疾等傳染病的重災區。
1 非洲的“下馬威”
剛來馬拉維,非洲就給了龔君君一個“下馬威”。
“我們到的第三天,晚上同宿舍的一位醫生去隔壁房間找另外兩個同事商量事情,出了房門就看見他們房間的過道已經起火了。”濃煙彌漫開來,火舌吞噬著一切可燃的物體。
“得虧去找她倆商量事,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面對險情,龔君君和其他醫生在隊長的安排下,及時搶險滅火。火被撲滅了,但是龔君君卻睡不著。“在非洲,電壓非常不穩定,插板隔一會兒就會噼啪冒火星。第二天,大使館的參贊來了,專門從大使館抽調了一些技術好的電工把所有的排線重走了一遍。但是受制于電壓,還是會出現燒壞插線板之類的事情。”
龔君君就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開始了她的援非工作。
“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感覺和我沒有什么交集,但是當我知道省上要招一批醫生去馬拉維時,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2007年12月,國家把援助馬拉維的任務交給了陜西省,從2008年起派出第一批援外醫療隊到現在,陜西省一直負責馬拉維的援助工作。龔君君申請的是第六批援外醫療隊。她說:“當時有自愿報名和醫院推薦兩種方式,然后經過層層政審、專業技術、英語考核以及心理素質、面試等全方位綜合素質考核。”
“為什么想去援非?”面對記者的不解,龔君君一番話解答了疑問。“我在云南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受導師影響,他們對口支援的是烏干達,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援外是一個很神圣的工作。然后我就想,如果以后有這么個機會我一定要去。”
2018年,當機會到來時,龔君君沒有猶豫。那一年,也是陜西省第一次面向地市級醫院招援非醫生。“本身就是學中醫的,現在中醫沿著一帶一路走向全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認可。當很多人聽到我報名去非洲時,都覺得那里動亂、不安全,物資又特別匱乏。但是我覺得,這種艱苦的環境才能歷練一個人的身心。”
2 東方的“魔法”真了不起
一到非洲,龔君君就和隊友們立即投入到醫療救助工作中。他們兩次深入當地開展大型義診,尤其第二次充滿了危險性。當時,馬拉維、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和贊比亞四個國家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馬拉維有20.8萬人受災,傷寒、霍亂等烈性傳染病在當地肆虐。
“接到命令后,我們隊17名成員立即整裝,全員趕赴姆蘭基地區,包括我們的廚師和翻譯。”雖然之前有過為當地百姓義診的經驗,但是那是隨中國駐馬拉維大使一起參加的捐贈活動,而這一次面對著惡劣的環境,龔君君和隊友們心里十分忐忑。“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傷寒和瘧疾一般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潛伏期,大家都想著如果感染該怎么辦,還有隊員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這時候,隊長和我們幾個隊委就要逐一做好隊員們的思想工作,安撫大家的情緒。”
在姆蘭基義診的三天時間里,他們不敢喝當地的水,也不敢吃當地食物。為了保證醫療隊自身安全,廚師為他們帶了夠喝三天的桶裝水,每天的食物是烙餅。
第一天在一所小學里,主要面對的是兒童和當地婦女、老人。第二天,龔君君和隊友們深入受災比較嚴重的一個部落,除了為部落里的人診治,他們還捐贈了16箱藥品,其中抗瘧藥就有8箱。
在義診過程中,龔君君和隊友們發現,烈性傳染病瘧疾、霍亂是最主要的,同時,患眼疾的病人也比較多,所以他們準備了眼藥水送給當地群眾。醫療隊還印了宣傳冊,教當地民眾如何預防這些疾病。除此之外,肥皂、毛巾、餅干等日用品和食品也捐贈了不少。
“這次為馬拉維當地群眾服務,我們感到很自豪,不僅僅因為能為他們解除疾病痛苦,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醫療援助是第一個趕去災區的國際援助,這也在非洲樹立了我們國家的形象。”
作為隊里的唯一一名中醫,龔君君需要在馬拉維開展中醫、推廣中醫、傳播中醫。她服務的對象,既有馬拉維的政府官員和老百姓,也有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還有隨行家屬以及當地中國企業員工、華人華僑。
一位在馬拉維生活了十幾年的中國商人,因為頑固性神經性皮炎被折磨,胳膊、腿、背奇癢難耐,每次撓抓得血淋淋,晚上也不能蓋被子。為了根治疾病,他曾回國在好幾家醫院看過,但是結果卻不甚理想。當聽到醫療隊里有中醫時,他決定再試試。
每周五,這位商人從布蘭泰爾開7個小時的車趕到首都利隆圭,讓龔君君為他針灸、艾灸、拔罐,等到周日再開車回到布蘭泰爾。“第一次扎完,他晚上睡覺就能蓋被子,扎過5次之后,他的變化很大,皮膚慢慢恢復正常,基本痊愈。”
還有一位馬拉維政府的高級官員也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這位官員腦出血后導致痙攣性癱瘓,走路的時候腿會不自主地“畫圈圈”,胳膊也不能伸直。龔君君運用中醫診治手法為他扎了一年的針,到最后,這位官員行動自如,手也慢慢恢復。同時,龔君君每天還拉著他鍛煉,教他如何養生。針灸的神奇讓非洲人驚呼東方的中醫“魔法”真了不起。
3 滿屋飛的蝙蝠和奢侈的火鍋
海明威在《乞力馬扎羅的雪》里面只描寫了壯麗的自然和特殊的風土人情,似乎沒有對非洲的生活多加筆墨。龔君君卻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條件的艱苦。
“在國內,我們都習慣了正常的生活狀態,在非洲,我們需要和‘時間’賽跑。”當地每天要停電、停水6到8個小時,最長的一次停電停過48個小時。每天醫療隊的隊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存水,每個人都要弄兩桶水放到自己的屋里,工作結束回去先洗澡洗衣服。
馬拉維衛生部安排醫療團隊住在首都一所醫院旁邊的小區,算是當地條件比較好的。“馬拉維的房子很有意思,他們的屋頂是用三合板拼接起來的,稍微有點重力,屋頂就會破一個裂縫。”龔君君說,如果有了裂縫,那就相當于給蝙蝠開了一個“小門”,當地蝙蝠特別多,甚至還有吸血蝙蝠。龔君君和隊友必須要在床上裝蚊帳,即便這樣,每天早晨起來,也免不了跟蚊帳外掛著的幾只面目猙獰的蝙蝠“打招呼”。
快要結束工作任務回國時,龔君君把自己的蚊帳送給了當地人,結果那天晚上,幾只蝙蝠溜進了她的房間,扇動著翅膀,在屋里橫沖直撞。龔君君坐在床上一晚沒睡,看著天邊露出光亮。她把門打開,想讓蝙蝠飛出去,但是蝙蝠好像知道她的用意,死活不飛出門外,一扭頭鉆進了衛生間。龔君君急忙關上衛生間的門,過了好一會兒,她悄悄打開門一看,那只蝙蝠掉進了水桶里,又怕蝙蝠被淹死,龔君君只好提著水桶從二樓到一樓花園,路上生怕那只蝙蝠從水里蹦出來,“一路的忐忑,到了花園,我趕緊連水把它倒在地上。”還有一次,衛生間的馬桶里鉆出一條毒蛇。想起這些,龔君君仍心有余悸。
她說,在非洲還有很多其他的風險,比如有被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去之前,我們都在國內剪了頭發。后來頭發長長了,我們也不敢在外面剪頭發,因為外面的剪刀不敢用。”
環境逼著每一個隊員都成了多面手,有的隊員回國探親回來,帶了兩套剪發工具。慢慢地,龔君君學會了剪發,還幫隊里男隊員理發。
在當地種菜也成了醫療隊的特色。龔君君和隊友們在住地開辟了一塊菜地,種上絲瓜、西葫蘆、黃瓜、香菜、小白菜等,“我以前根本都不會,在那里學會了種菜澆菜,以前也不會搟面,在非洲也學會了。”
過年,對于援非的醫療隊來說,是最開心的節日。大家都把回國探親帶來的食材拿出來,有火鍋底料、有木耳香菇、有山珍干貨,圍在一起。看著火鍋冒著熱騰騰的蒸汽,聞著鍋里飄出的食物香氣,湊到一起吃火鍋是特別奢侈的享受。
4 如果有機會我會再去
在馬拉維,龔君君有著“四重”身份:針灸醫生、團隊隊委、宣傳員和會計。每一項,她都做出了精彩。
醫生是她的本職工作,她一個人負責了馬拉維政府和中國大使館以及當地華人華僑、中資機構工作人員的中醫診治。作為隊委,她要協助隊長、副隊長做好日常團隊工作和協調,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保質保量完成。宣傳好醫療團隊也是龔君君的一項重要任務,她在使館內部和當地報紙上發表了40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醫療團隊,也讓當地政府和百姓知道了中醫的作用。她曾在大使館多功能廳為500多名使館工作人員和當地華僑舉辦了如何防治瘧疾的講座。
對于龔君君來說,最難的一項工作就是會計。“因為我從來沒有學過這個。”她要負責整個醫療隊一年所有的開支,年初要做好預算,到年底還要進行決算。僅僅把資料和數據傳回國內就十分考驗耐心,“非洲的網絡特別慢,每次去傳票據的時候,一張票據需要半個多小時才能傳完,每次去都是一大摞。”
在非洲的一年里,龔君君幾乎每天都是半夜3點睡覺,早晨6點起床。“我回國探親去剪頭發,理發師問我,你年紀也不大,為什么頭后面右側有一大塊斑禿,那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掉發那么厲害。”
龔君君的日程排得很滿。早上要去馬拉維政府,為當地人做中醫理療,下午要回中國大使館,為使館人員服務,晚上給中資機構的工作人員扎針。等到這些工作都做完了,龔君君回到住的地方開始做當天的會計工作,并撰寫宣傳稿件。到周末,龔君君需要和隊員們輪流做飯。
短短一年的援非工作,龔君君獲得了全國優秀援外隊員、全國優秀援外會計稱號以及馬拉維衛生部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抗洪救災榮譽證書。這樣的成績也得益于她身后單位的大力支持。“中醫院對我支持力度非常大,從領導到科室同事,沒有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我也不會取得這些成績。”
讓她感動的是,2019年3月,父親突發急性腦血管病,在被及時送到市中醫醫院后,醫院所有領導都很重視,協調床位、積極治療,還買了慰問品去看望。“我的心里頭覺得醫院這個家庭特別溫暖,也讓我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宣傳市中醫醫院、宣傳安康,成了龔君君正常工作之外的額外“任務”。在回國探親期間,她將市中醫醫院和安康的宣傳資料帶回馬拉維,在日常工作中向周圍的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和單位,微信朋友圈也成了她的“陣地”。她的付出得到了中國駐馬拉維大使的贊賞,也讓大使館工作人員了解了秦巴明珠——安康。
一年時間的援非工作結束了,龔君君回到安康。她說:“這是一次難得的經歷,雖然生活、工作條件比較艱苦,物資也比較匱乏,但是我在精神上獲得了很大的愉悅,見證了祖國的強大,歷練了自己的身心。”
“下次如果有援非的機會,我還會報名。”龔君君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