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巴遠君 華榮艷
緊扣“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以“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苗木花卉、林產加工、山林休閑旅游”為重點,以現代林業園區和“千村千處山林經濟扶貧示范點”建設為載體,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借力脫貧攻堅和山林經濟發展政策機遇,按照“2+3+X”產業發展模式,傾力發展林業產業……近年來,旬陽做足山林大文章,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如今,全縣林地面積已達396.96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74.8%,森林覆蓋率55.18%,林木綠化率69.02%,實現林業產值19.49億元。綠色,不僅成為生態底色,也成為百姓增產增收的一抹亮色。
種下“搖錢樹”,發家有奔頭
櫻桃、拐棗、枇杷、李子、桃子、獅頭柑……從春到秋,旬陽一年四季鮮果不斷,林果經濟讓百姓嘗到了甜頭。
呂河鎮冬青村是市、縣聞名的獅頭柑種植基地,時下,正值病蟲害防治和園林管理關鍵階段,村上獅頭柑種植面積達1160余畝,年產量超120萬斤,產值達600余萬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在冬青村的引領下,全縣種植獅頭柑總面積達到6.27萬畝,產量3萬余噸,產值3.1億元。
段家河、薛家灣村因為戶戶種植櫻桃,三月櫻花飛舞,五月櫻桃紅遍,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今年,薛家灣社區的3000畝櫻桃進入盛產期,休閑觀光、采摘體驗、訂單收購等多種模式保證銷路暢通,戶均可增收8000元左右,預計可實現產業增收600萬元。而段家河以櫻桃林木為主,積極推動“農旅一體”發展,引進櫻桃深加工企業,加大生產櫻桃干、櫻桃果酒等系列產品,著力培育櫻桃產業鏈,增加櫻桃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增效、農戶增收。
神河鎮王義溝村的趙吉美對于拐棗樹有著特殊的感情,除了自家種植的10畝之外,還收購當地約600余噸鮮拐棗送往采購商手上。“現在不愁賣了,以前要聯系發往韓國、印度,現在別說全國,就省內縣內都供不應求了。”趙吉美口中的“不愁賣”是因為旬陽有了拐棗龍頭企業帶動,拐棗酒、拐棗飲料、拐棗醋等企業的相繼崛起,增加了拐棗樹的附加值。
對于全縣而言,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拐棗種植面積36.9萬畝、6.8萬戶,其中貧困戶2.2萬戶,目前掛果面積5.95萬畝,鮮果產量達8萬噸,占全國拐棗總產量的80%,實現產值1.57億元,進入盛產期后每畝收入可達3000元,可以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余元。
春有櫻桃夏有枇杷,秋有獅頭柑冬有拐棗,四季有林果,四季有收入。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全縣特色經濟林總面積達到117.09萬畝,其中拐棗36.9萬畝、油用牡丹9.18萬畝、核桃25.13萬畝、獅頭柑6.27萬畝、蠶桑4.35萬畝、櫻桃等其它特色經濟林31.09萬畝。
手握致富“牌”,林下能生“金”
素有“旬陽屋脊”之稱的南羊山腳下的小河鎮落駕河村是旬陽典型的貧困村。
當地致富能人鐘大明經過多方調研考察,依托當地林業資源優勢,圍繞綠色增收致富目標,打好了林下種植水百合這張致富王牌。鎮上2009年成立旬陽縣大明農牧種養專業合作社,2013年成功注冊“南羊山百合”商標,從當初的30余戶會員吸納到如今涉及4個村220戶貧困戶會員,通過土地流轉共種植水百合730余畝,其中合作社基地種植350畝,免費發放水百合種子帶動貧困戶種植380余畝,帶動貧困戶100余人務工,年增收30余萬元。
林下種植是條路,林下養殖在旬陽更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早年在外創業攢下第一桶金的陜西鑫綠林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屈政策,受返鄉創業政策引領,經過到山東、河南、四川多地考察后,2013年開始在自己的老家銅錢關鎮天寶寨的石門溝口開始養殖本地純天然土雞。從最初的200只發展到現在的10萬余只養殖規模,其中包括自己合作社養殖4萬只,輻射4個村貧困戶養殖4萬余只,帶動別家合作社訂單回收養殖2萬余只。從6月上旬給貧困戶發雞仔開始,合作社門口每天都有好幾個提著筐筐來領雞苗的貧困戶。原來這是該合作社推出的“借雞還蛋”“借雞還雞”扶貧模式,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貧困戶養殖積極性,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林下種植實現了林業經濟最大化,林下養殖開辟了綠色生態經濟新模式。眼下,旬陽縣林下中藥材種植、魔芋種植,林下養殖梅花鹿、林下養殖林麝也異軍突起。旬陽縣陜西鑫綠林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和陜西東盛廣譽遠醫藥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近年來,旬陽縣搶抓安康創建陜西山林經濟發展示范市機遇,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采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為主的林下經濟,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林藥、林菌、林畜、林蜂等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并通過開展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充分利用示范基地的資源、技術、信息、市場優勢輻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為解決當地勞動就業,特別是貧困農戶,帶動群眾增收,助推生態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做好山林文章,聚人氣引財氣
6月7日,對于旬陽縣綠佳然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李選陽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一直期盼的“綠佳然土蜂蜜”通過了商標注冊。該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來,如今已發展中蜂養殖623箱,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通過免費發放蜂種,免費培訓,訂單回收帶動貧困戶養殖中蜂200箱,帶動貧困戶務工年增收8萬余元。
今年以來,為促進貧困戶的持續穩定增收,縣林業局籌措150余萬元,在15個鎮44個重點村新發展林下養蜂3500箱,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采取貧困戶分散放養和合作社集中統養等方式相結合,使貧困戶從林下養蜂中受益分紅,增加收入。據悉,全縣共有養蜂合作社15個,養蜂規模已達2萬余箱,覆蓋162個村,1920戶,其中涉及貧困戶養殖1354戶,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將有6000多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旬陽除了做好這份“甜蜜產業”之外,也利用林業資源優勢,在“健康產業”上捷足先登,做足了文章。
陜西東盛廣譽遠醫藥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陜西東盛集團的子公司,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開展仿野生林下中藥材種植生產高品質中藥材,帶動廣大山區農戶采用經濟林地、退耕林地和柴薪林地開展中藥材種植,截至目前,已在構元鎮3個村種植黃芪、黃精、連翹丹參等中藥材3300余畝,帶動200余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和訂單回收等方式,年均增收3500元左右。同時,該公司還在全縣4個鎮簽約幫扶合作社近15家,種植各類中藥材面積1900畝。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林下種植16.8萬畝,其中林下種植黃姜2.5萬畝、魔芋3.5萬畝、柴胡等其它中藥材10.8萬畝;發展林下養殖190萬頭(只),其中林下養雞130萬只、養羊15萬只、養蜂2萬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