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實習記者 李瑩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的南美白對蝦長勢喜人
南美白對蝦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南美洲引入我國,先后在部分沿海區域及個別內陸地區養殖。因其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個體大、肉質鮮美含有豐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鎂、鈣、磷、鉀、碘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等成分,且經淡化馴養可在低鹽度或純淡水池塘養殖,被公認為優良的對蝦養殖品種。如今,南美白對蝦養殖也走進了內陸安康,在水產品市場領域,為促進區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次新的“嘗試”。

柯華向我們展示企業自行研發的對蝦餌料
海蝦淡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提到南美白對蝦,陜西壹加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柯華臉上就堆滿了笑容,他堅信,“公司+合作社+農戶”這種訂單生產模式將是促進養殖戶脫貧致富的一次新嘗試。
16日上午,記者一行前往漢濱區建民辦富家河畔,近距離觀察柯華的南美白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他告訴記者:“國內對蝦產品供不應求,近一半依賴進口。南美白對蝦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且養殖門檻低,農戶容易上手,市場潛力巨大。”
柯華介紹,近幾年來沿海捕撈在逐漸萎縮和減量,但市場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對鮮蝦的需求也在增長。正是看中了這個巨大市場缺口以及安康悠久的漁業歷史和生態優勢,壹加壹公司決定,將海蝦“搬”到內陸來淡化養殖。
其實蝦的養殖,安康老早就有,但南美白對蝦養殖,還是頭一次。柯華說,南美白對蝦作為海蝦,進入內陸養殖的關鍵技術,就是對蝦苗進行淡化標粗,也就是海蝦淡養。
海蝦淡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2017年開始,公司技術團隊聯合大連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國內著名科研院所,一直在對蝦苗進行淡化標粗試驗。”柯華說,所謂淡化標粗,就是將南美白對蝦蝦苗生長所需的千分之二十二的鹽度一點點降到千分之零點幾,直到沒有鹽度。對蝦在這種環境下成活且長到一定尺寸后,再交給農戶進行外塘養殖,這樣就會減少農戶的養殖風險。
“在淡化標粗這個核心技術的攻克上,我們是幾近崩潰。2年時間,2300多萬尾蝦苗一批接一批失敗,300萬元付之東流。”柯華說,在反反復復的探索實踐中,淡化標粗試驗終于在2018年成功了,2019年則達到接近100%的成活率。柯華告訴我們,對蝦養殖風險首先在苗種階段,是讓苗種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過程,從芝麻大點的蝦苗到一公分左右是風險最大階段。而工廠化循環水育苗配合農戶外塘生態養殖將是未來養殖的方向,他們所做的,就是讓農戶把控風險性最小的外塘養殖這一塊。
目前,壹加壹公司已建成1000 平方米的工廠化循環水淡化育苗及成蝦生產標準車間,可為4000畝外塘提供淡化標粗苗種供應和技術支撐。

從養殖池塘打撈出的南美白對蝦
生態養殖,金貴的水就是財富
在壹加壹公司工廠化循環水車間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個塘口,其中一個塘口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水體布滿了一元硬幣大小的黃色薄片。柯華說,這正是車間里的水循環系統,養殖尾水通過這些黃色薄片,也就是多孔生物填料來進行調節凈化,可以保證循環利用。
“好水才能養出好產品。其它水產品養殖要排尾水,而我們通過這種技術把蝦塘的水調好后不用換水,添水就行。所以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水很貴,這本身也是科技轉化的結果,也正因如此,它才是符合環保標準的生態產業。”柯華說,壹加壹公司在養殖過程中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利用生態水環境自凈技術開展原生態、低密度、環境友好、無抗有機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產養殖模式,立足于此,向西部地區水產養殖科技服務龍頭標桿企業邁進。
為更大力度推廣輻射該項技術,以便讓更多群眾眼觀為實,加大帶動能力,近期,壹加壹公司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進行了室外池塘養殖試驗,為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和推廣打好基礎。
在恒口示范區境內的該示范站內,記者見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吳欽,這個精瘦的小伙子正在給池塘測量水質。“這口池塘有3.2畝,5月13日放進去6萬尾共2斤南美白對蝦蝦苗,放進去時蝦苗僅僅1厘米左右,現在才過了60多天,蝦苗已經長到9、10厘米長了。”
吳欽告訴記者,養殖試驗主要是計算對蝦成活率和進行周期性監測,同時探討是否能進行合理搭配。“蝦是底棲動物,我們在試驗塘中會探索性地放一些中上層的魚類,這樣的話同樣的養殖面積就可以增加多種收益。”
“對蝦養殖溫度要在22度到32度之間,安康在4月到10月符合這個條件。”市漁業生產工作站站長任康向記者介紹,目前月河川道還有大量可以用于水產養殖的河庫、池塘,壹加壹公司把蝦苗養到一定規格時,提供給有養殖條件的合作社和農戶,通過技術團隊服務,指導開展低密度生態養殖。“雖說是低密度,但仍然可以實現兩茬收獲,按照當前市場行情,一畝地一年的收入就能到1萬元。而且養蝦周期短、風險小,只養三個月就能上市,兩茬養殖周期6個月,其余時間可外出務工掙錢,或者開展池塘翻新、養水、曬塘等維護工作,保證第二年養殖,從時間、效益和風險三個方面綜合考慮,養殖南美白對蝦對老百姓來說比較劃算。”任康說。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室外池塘養殖示范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吳欽向我們介紹南美白對蝦蝦苗淡化、循環水和池塘養殖設施及生產情況
另辟蹊徑,安康水產品如何“脫穎而出”?
鑒于安康瀛湖庫區長期圍欄圍網養殖給水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壓力,2017年12月,我市重拳整治,對瀛湖庫區養殖業進行大規模取締。至2018年4月,通過各方努力配合、協同作戰,庫區3萬余口網箱全部拆除完畢,安康打贏了網箱取締攻堅戰,為一江清水供京津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在任康看來,這場整治戰也是安康漁業走向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一個新起點。“近年來,我市漁業工作水產品行業按照‘提質增效、穩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要求,不斷挖掘資源優勢,強化基礎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漁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任康說,為加快推進我市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我市將生態漁業列入全市農業五大特色產業。
“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明顯成效,盡管因環保壓力我市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但全市水產品產量、漁業經濟總產值等指標仍舊連續多年全省排名靠前,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市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養殖,水產品產量實現2.1萬噸。”任康介紹,我市還編制了全市及6個重點縣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7-2030年)》,大力推行大水面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高山冷水池塘精養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加快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創建旬陽縣綠富地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建成漢濱壹加壹、嵐皋綠水等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省市縣級漁業產業園區。
漁業產業不斷在發展,但如何才能保持自身優勢從眾多漁業大市中“脫穎而出”?對于這一點,任康信心滿滿。“我市地處南北過渡帶,適宜多種水產養殖,南方的名優品種、北方的冷水魚都能在我市培育生長,部分通過海水淡化培育的新品種也能在本地區實現規模化養殖。安康又是全國最大天然富硒區,硒資源具有獨特稀缺性,安康魚類檢測體內含硒,這使安康漁業具有排他性的獨特優勢。”任康說。
據了解,目前安康自產的魚連本地市場都無法滿足,市場供不應求,漁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任康表示,今后一段時間,我市漁業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立足富硒資源,加快現代化漁業建設,推進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堅持品牌創建,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在名貴和土著等魚種培育、苗種繁育、規模化健康養殖等方面求突破,形成新的產業鏈和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