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善剛 田鑫
近日,走進漢濱區瀛湖鎮,驅車深入,途經輪船擺渡,隨后順溝而上,滿懷期待中見到了當地群眾口中的“搖錢樹”。那是長勢喜人的一畝畝茶園,蔥蔥郁郁,沿途的沙溝、新建、桂花等村因茶有了新“顏色”。
望著這一畝畝連片茶園,隨行的瀛湖鎮鎮長李興春說:“眼前2500畝標準化茶園是市人大代表、優秀農民企業家李建成投資建成的,帶動了周圍3個村近300余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戶均年增收1500余元。”
我們在茶園里見到了李建成,談到建設茶園的初心想法,李建成說:“作為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就要為群眾干點實事。”說了算,定了干。2015年一個偶然機會,李建成了解到瀛湖鎮沙溝村是全區4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盡管地處偏遠、山大人稀、溝壑縱橫,卻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務茶歷史。
“能不能讓傳統茶產業優勢擴大,讓茶樹變成群眾家門口的‘搖錢樹’?”帶著這樣的想法,李建成隨即邀請專家作規劃論證和土壤分析,隨后再到福建、浙江等茶產業發展集中地考察學習,參考外地經驗,再結合當地實際,開始興建茶葉園區。
2016年5月,李建成投資2000萬元,組建安康市綠景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隨后規劃流轉沙溝、桂花、新建、河東、火星、橋興等6個村土地1萬余畝,其中核心區面積4976畝,高標準建設富硒茶園,在沙溝村建設茶葉加工廠1個。園區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茶產業。
沙溝村4組貧困戶王賢勝說:“我跟媳婦在門上的茶園打工,兩個人加起來一年有五六千元收入。另外我們自己也發展有茶園,產出的茶葉公司統一收購銷售,靠發展茶產業一年總收入可達1.2萬元。”
沙溝、新建、桂花等村有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和王賢勝一樣靠著茶產業,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通過園區帶動,這兩年我們村有了很大變化,留在家的壯年勞力越來越多,茶產業已成為我們村的支柱產業。”沙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同兵說。
據介紹,綠景茶葉園區帶動了當地群眾721戶20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1戶847人,解決農民就業崗位100余個,全年用工2200余人次,每年茶農土地流轉費及勞務收入戶均達5000元到2萬元左右。
李建成說:“如今,公司的品牌效益增強,市場需求加大,帶動也更有力。”2018年該園區被區工商聯、總商會授予“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示范點,李建成還被評為“安康市助力脫貧攻堅優秀企業家”稱號。
同時,作為吉河商會會長,近年來,在他的努力下,吉河商會會員企業共結對幫扶貧困村28個,實施項目26個,累計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精準幫扶貧困戶900余戶3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