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艷 何丹
八月的鎮坪,驕陽與微雨更替變換,萬物蔥蘢。
輕舟微蕩,田野飄香。夕陽下的鎮坪縣曙河旅游經濟示范帶又迎來了一波新的游客。
延綿數十里的曙河旅游經濟示范帶,特色民宿依山就勢而建,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山水畫。
雨霧中的飛渡峽,山巒疊韻。農家姑娘和壯漢子的歌聲清脆明亮,穿透山谷又久久回旋耳畔,那是他們正在用最接地氣、最熱情的方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這些獨具特色文化元素美麗村落的幸福景象,吸引著無數游客踏足往返,更是鎮坪縣發展鄉村旅游鞏固脫貧成效的成功典范。
立足生態文本,打造區域品牌
為充分利用“中國長壽文化之鄉”品牌,進一步推進全縣鄉村旅游和休閑創意農業發展,鎮坪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的戰略目標,緊盯鞏固脫貧成效,聚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旅游+農業”,樹立農業休閑旅游新模式。發展精品民宿和鄉村旅游,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借助“長壽文化之鄉”金字招牌,重點圍繞旅游開發、長壽文化、特色產品等優勢資源做文章,致力長壽宴、藥食兩用農副產品、旅游商品研發,由此實現了由單一發展到綜合發展的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并同步開啟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近日,一系列音樂美食節、采摘節、油葵百合觀賞節等系列活動相繼在鎮坪這片靜謐的土地上蓬勃開展。觀文藝節目、品長壽美食、享音樂盛典、賞百人旗袍秀、探究長壽文化、體驗采摘樂趣、與毗鄰縣區舉辦曙河環線自駕游等活動。
鎮坪以舉辦節慶活動為媒介,引導鄉村旅游重點鄉鎮和旅游企業深入挖掘鄉土文化、民俗風情,創新舉辦農事節慶游、山水美景游、花果采摘游等節慶活動,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實現“以節會友、以節拓市、以節富民”。在有效聚集人氣商氣,帶動自駕游、鄉村游迅速升溫的同時,還宣傳推介了全縣特色旅游資源,拓展了旅游市場,擴大了旅游消費。
在活動現場,美食展區早已準備好幾十種可口的美食。通過蒸、煮、燒、烤等傳統手藝,把地方美食一一呈現出來,F炸土豆、天星米粑粑、農家玉米、自制涼皮被紛至沓來的游客們一掃而空,香純崖蜜、煙熏臘肉、秘制牛肉等純天然農家食物應有盡有。活動的開展擴大鎮坪縣鄉村旅游的影響力,有力地推動了消費扶貧,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成果。
“今天我們一家人過來參加活動,品美食、看美景,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重慶游客袁仁芳激動地說。
統籌規劃設計,創新鄉村業態
車出縣城,一路向西南二十余里,遠遠就能看見翠綠山水懷抱的臘味小鎮。
臘味小鎮—— 一個聽上去就看得見鄉愁的名字,其間的大美,若非親臨,是難得充分體味的。
臘味小鎮自然資源豐富,擁有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是一線八景之一。老百姓家家蓋起了特色民居,生活在山水如畫的風景里,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自從政府把我們村列入旅游鄉村開發,秀美的田園風光、富有特色的節慶等,引吸了大量的游客。”楊大兵一邊忙活一邊介紹說。他告訴我們,自發展鄉村旅游以來,給村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經濟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村民們的觀念變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了,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挖掘特色資源,山鄉綠色發展
位于化龍山腳下的上竹鎮中心村,202戶村民傍山而居、依水而建的成片的民居群,富有特色的采摘節活動,吸引著無數游客踏足而來。
底蘊深厚、原生態、文化元素較多的中心村,經過世世代代的發展,這里依然保持著淳樸、勤勞、熱情的民風。傳承著刺繡、編織、繡縫、木作等民族傳統手工技藝。隨著全域旅游的大力推進,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貧窮山村,逐漸成為熱門的鄉村旅游景點。
“為使自然資源盡快產生效益,通過合理規劃,有序推進,群眾可以用自己的房屋、土地發展鄉村旅游業。一方面,期待旅游給村民帶來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為村民鞏固脫貧成效找到新路。”中心村扶貧工作隊長汪杜娟如是說。
自發展鄉村旅游以后,村里的路通了,環境比以前更美了,來村里體驗采摘的人更多了。
“祖祖輩輩住的地方,誰想到能成為旅游景點?更不會想到坐在家里就能掙錢……機會合適時,我也想在家里開個農家樂,那樣收入就更可觀了。”黃清任舉起自釀的酒,侃侃而談。
將鄉村打造成集周末度假、傳統文化體驗、原始農耕文化體驗、沿河休閑景觀為一體的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村。在鎮坪,鄉村旅游的未來清晰可見。
隨著一系列活動如火如荼進行,喚醒了鎮坪縣鄉村沉睡的山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也闖出一條把“死土地”變成“活資產”,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讓“苦日子”變成了“好日子”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