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通訊員 胡媛
“審計任務繁重與審計力量不足”這一矛盾長期困擾各級審計機關,尤其近年來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提出,審計內容范圍的不斷延展,這一矛盾顯得尤為突出。日前,安康市審計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管理,把對鎮坪縣的書記、縣長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作為試點,通過整合其他審計項目,試圖破解審計任務與審計力量不匹配的困局,力爭達到“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的效果。目前,各項審計任務進展順利。
2019年7月,按照省審計廳項目計劃安排,受省委組織部的委托,由省廳承擔了對鎮坪縣委書記、縣長的任期經濟責任和兩位領導的自然資產資源離任(任中)審計以及對鎮坪縣政府債務審計項目,由安康市負責具體實施。市審計局充分兼顧全年的項目計劃任務,除了完成省廳交辦的以上審計項目外,決定將省定的鄉村振興審計、扶貧審計以及3年輪審一次的財政決算審計等項目,同時在鎮坪縣開展,由一個審計組統籌實施,項目整合打包,力爭各項資源效率最大化。
項目整合,怎么整合?為實現既定目標,市審計局打破科室界限,統一調配審計力量,抽調經責、農業、財經、社保、投資、電子數據等審計業務科室的骨干,形成合力,整體推進多個審計項目的工作進度,提高審計效率,力爭實現“一審多果”。考慮到本次審計項目多、范圍廣,涉及到全縣所有部門、單位,部分審計項目的審計內容有交叉有重疊。審計組在進行審計分工上,要求審計人員多角度分析問題,同步完成現場取證、核查工作,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力爭“一審多項”。在審計過程中,審計組還整合審計技術,統一開展大數據分析,加大對審計項目內、外關聯數據的比對分析力度,及時發現問題線索,切實提高審計效率,力爭實現“一果多用”。
整合的好處有哪些?本次經責審計組的主審、市審計局經責黨政科科長楊霞認為,本次審計項目和審計方式的整合,是安康市審計局貫徹落實審計署“兩統籌”工作部署的體現,以有限的審計力量最大限度完成審計項目任務,同時減少對被審計單位的頻繁審計。審計組以黨政領導的經責審計項目為統領,將其他審計項目的審計內容和重點均體現在經責審計實施方案中。這種統籌整合,是對審計組成員業務素質的一次重大考驗,是一次很好的大練兵,為今后開展“一拖N”審計方式的常態化積累經驗。
記者了解到,未實施整合試點之前,去年該局在針對平利縣委書記、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的同時,還有兩個項目,一共是4個審計項目,最終由兩個獨立科室組成的審計組用了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現場審計。與其相比,本次整合了8個審計項目,1個主導審計組預計在兩個半月內結束現場審計。這就意味著,在人數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計的深度、廣度上,也都有較高水平的保證。
來自最基層的審計人員對這種整合方式也是頗為期待。鎮坪縣審計局局長陳延強說,此次市局以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經責審計統籌省、市多個項目的作法,讓基層審計人員“大開眼界”。縣局每年的審計任務很繁重,各項中心工作也占用了審計人員的審計時間,此次項目整合對基層審計部門如何緩解這一矛盾,肯定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我們也很期待審計成果。今后,希望能把縣上審計項目納入統籌范圍,提高縣級審計機關的審計水平。”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