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羅偉
2010年以前,周俊就是老家鄰居眼中那個有出息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后,他數年間就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置業買房,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一切都是成功人士的標配生活。但3年就業,7年創業的經歷,注定這個白河漢子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一次舌尖上的意外發現讓周俊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2011年的一天,外出吃飯的周俊一家在席間吃到了80元一份的野豬肉,兒時記憶中那種豬肉的味道迅速俘獲了周俊的味蕾,他突然想到自己是否也可以做野豬養殖呢。現在市場上大部分豬肉都是場圈豬,味道、口感和品質等方面和野豬肉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念頭一萌生,周俊就迫不及待地把想法告訴了父親,第二年年底,周俊就帶著父親回到老家白河籌備流轉土地,經過數度的市場調研和考察,2013年初,周俊帶著300余萬元的積蓄,回老家雙豐鎮雙河村建起了全縣第一家野豬養殖場。
因為對野豬習性不夠了解,種豬回來的第一天便發生了意外,25頭種豬順著圍欄溜了出去,消失在黑夜的茫茫叢林中。野豬的出走,讓周俊損失了6萬多元,這讓他意識到,養殖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雖然自己寒窗數載,肚子里也算有些知識儲備,但這和農業養殖完全沒有半點關系,可以說,自己在野豬養殖方面就是個門外漢。
痛定思痛以后,周俊開始放下作為大學生和企業老板的矜持,主動學習養殖知識,積極參加白河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過數年的學習,周俊不但學會了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問題,還學習到了專業的養殖技術和先進的經營理念,從一個初級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為高級新型職業農民。隨著周俊農業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對農業的理解逐漸加深,他的想法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原本只是想在農業方面有一番作為的他,有了更為宏大的理想,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要建成一套集農業養殖、育種銷售、生態觀光、特色體驗、產品營銷于一體的農產業鏈,讓農業在區域的緯度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最終形成品牌效應,實現經濟效應與品牌塑造的雙贏。
從親力親為學習養殖的“豬倌”到成為白河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的會長,白河縣人大代表,白河縣雙豐鎮龍泉山莊董事長。7年時光,周俊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與理想。自2013年以來,他陸續投資1880余萬元建成雙豐畜牧養殖現代農業園區,為貧困戶免費發放黑豬600多頭,并高于市場價4元每斤高價回收黑豬,接受幫扶的貧困戶年收入平均增收4600元以上,2016、2017年累計帶動雙豐鎮貧困戶280余戶脫貧。與此同時,他還不斷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在鎮、縣、市設立3處農產品銷售展廳,每年銷售800余萬元農產品,帶動400多戶增收。2018年,中央7套《農廣天地》欄目對特種養殖廠做了30分鐘的專題報道,節目播出后對企業品牌所帶來的附加值又將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口碑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作為公司核心的周俊也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短短幾年回鄉創業的時間就獲得了十幾項榮譽。2016年12月當選安康市新型職業農民協會副會長,2017年11月當選白河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會長。
從事野豬養殖以來,周俊把自己所思所學的所有都毫不吝嗇地分享給下面的養殖戶。作為全縣為數不多的高級職業農民,他經常在自己的園區為農戶開展培訓,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截至目前累積帶動280戶、800余人,今年還將帶動350戶,戶均增收可達三萬余元。而他成立的時代臻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大量的農產品收購可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過勞務用工,農產品回購、養殖培訓,對地方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用和帶動價值在未來更是不可估量。
有付出,就有收獲。除了諸多榮譽之外,還有來自職業農民“娘家人”的關懷。市農宣中心主任李自林告訴記者,“周俊做三產融合,在安康城區開了龍泉食府之后,我們帶朋友去吃,從來不接受優惠,還經常提改進建議,感覺就是自己的店,我們也愿意看著他走得更好。就像有責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