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延安 汪本珍
今年38歲的嵐皋縣佐龍鎮佐龍村村民董良燕,這一年來格外高興。
以前,她只是從事快遞服務,一年也就2萬元左右收入。近年來,嵐皋縣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為契機,建立縣、鎮、村三級電商網絡,董良燕的店在2018年8月被確定為佐龍村電商服務站點,政府為店里安裝了門頭,配置了貨架、電腦、辦公桌椅、打印機等設備,并多次組織董良燕參加電商業務技能培訓,指導其開設網店并進行其他業務嫁接。
鄉親們的富余農產品上了架,訂單紛至沓來,董良燕卻比原來輕松了。通過“一鍵代發”,不用自己單個去配貨,只需把訂單信息發給整合后的物流公司,對方即可去農戶或企業調配相應貨物發給指定客戶。成本降低了,董良燕的收入增長了一倍,鄉親們也都跟著受了益。
近年來,嵐皋縣委、縣政府搶抓電子商務進農村政策機遇,以統一物流、共享配送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秦巴山區深度貧困縣電商扶貧路徑,取得了“降成本、提效率、促增收、廣覆蓋”的效果,年實現線上銷售額1.3億元,帶動520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500元。
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制度保障
嵐皋縣地處秦巴山區,境內道路曲折、交通落后,至今未通高速公路和鐵路。和全國一樣,雖然網購已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往進運的貨物很多,但往出運的貨物卻很有限,相對于物流業來說少而散。
嵐皋縣的好山好水長出了很多好產品,魔芋、茶葉、獼猴桃、瓜蔞、稻米、中藥材等等,這些正是大城市的人們趨之若鶩的東西,可是當地農戶沒想到通過互聯網和物流業做生意,把農特產品賣出去,這就需要有一個“總牽頭”。
這個“總牽頭”不是別人,正是嵐皋縣委、縣政府。該縣抓住省商務廳幫扶嵐皋縣脫貧攻堅的機遇,從省商務廳協調1名處級領導常駐嵐皋指導電商工作;成立由縣長掛帥的縣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單列考核;成立電商協會、物流協會,出臺《嵐皋縣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商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7份制度性文件。
同時,該縣拿出500萬元作為電商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連同省上下達的1500萬元扶持資金,用于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人才培訓體系、鎮村服務站點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農產品上行體系建設,以及按照預先確定的政策標準,對農產品線上銷售、包裝設計、產品商標注冊、物流企業入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名優特產展示店建設、冷鏈配送體系建設等12種業態的“全鏈條”式幫扶和獎補,推進縣域電商產業發展由“單一化”向“立體化”轉變。
加強網點建設,整合物流資源
對標“六大建設”,嵐皋縣按照“縣有中心、鎮有分站、村有網點”的總體構架,共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個、配送中心1個、鎮級電商服務站12個、鎮級二級分撥站11個、村級電商服務點72個、線上線下便利店60個為骨干的集散網絡。在城區還建起了20個快遞超市,平均每300米1個,通過“一店帶六村”模式對接起全縣125個行政村11個社區的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減少中間環節,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及空間。
該縣通過全資收購、股權入股、委托經營、代為運輸等方式,將縣境內中通、申通、圓通等13家快遞公司,卡行天下、好又快、卓昊3家專線物流企業以及喜洋洋、百匯、惠家、南林、永信5家商貿物流業務整合,成立嵐皋縣秦巴惠哈哈物流有限公司,統一運營,推進物流降本增效。
降本不僅降低了貨物運輸的成本,也降低了貨物本身的進價。董良燕對此深有感觸,“比如同樣在同一魔芋加工企業拿一件凈重500克的同一型號魔芋食品,我們拿得少,單價25元,運費8元,統一物流配送后,單價只要16元,運費只要5元,這樣一來,我們進發貨的總成本就比原來減少了12元,哪能不高興呢!”
這12元利潤空間也非董良燕一人所有,而是延伸給了農戶和消費者。“這兩年時間,魔芋收購價成倍增長,我們受益很多!”藺河鎮蔣家關村村民閆金富說。董良燕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之前成本33元時我賣35元,也就2元的利潤空間,現在成本21元時我賣26元,擴大到4元的利潤空間,這堅定了我做好做強電商的夢!”
據統計,嵐皋縣通過組建物流公司統一配送后,平均每天進港貨物11000單、出港貨品1200單、配送貨物10余噸,配送效率提升60%,成本縮減30%。
嚴把質量關口,實現協同發展
無論任何流通方式,商品的質量總是第一。嵐皋縣在盡可能做大做強電商產業這個中間環節時,沒有忘記它的“上游”和“下游”。
“上游”是產品來源和質量。針對全縣產品種類多、產量少、不成體系的情況,該縣采取項目支持方式,由政府統一出資,幫企業申辦“三品一標”認證,目前已完成魔芋、獼猴桃、茶葉、豆腐乳等14個產品有機認證,并取得有機轉換證書,為打造過硬網銷產品以及富硒農產品上行銷售創造了條件。
該縣還投資2600余萬元,撬動社會投資逾2億元,支持魔芋、茶葉、獼猴桃等主要農產品加工流通項目建設,進一步健全縣域農副產品流通供應鏈。嚴格要求物流企業嚴格執行寄遞渠道“三項制度”,強化寄遞流程管控,從源頭防范禁寄物品流入寄遞渠道,充分發揮縣電商協會和物流協會行業自律作用,規范寄遞物流企業市場行為。每年選樹一批電商創業先進典型和成功案例,開展全媒體宣傳,引導電商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下游”是市場。該縣積極借助中、省、市在嵐皋縣“兩聯一包”和蘇陜協作資源,先后建立校地合作、鄉愁消費、農商互聯、蘇陜協作、文旅融合等5條穩定長效的產銷銜接渠道,培育出以“訂單進山、產品出山”為主要內容的嵐皋與江蘇常州間的電商品牌1個。小農戶連接大市場,讓嵐皋縣的山貨、土特產成為了城市的“香餑餑”,上了市民的餐桌。
“電商為嵐皋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寬闊的大門,成為嵐皋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一扇窗,成為做強做大嵐皋富硒特色產業、實現群眾可持續增收的戰略宏圖,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與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隨著安康至嵐皋高速公路明年建成通車、2022年直達重慶的高速公路貫通,以及西渝高鐵2025年建成且過境嵐皋并設站,嵐皋的電商事業一定會愈加蒸蒸日上,嵐皋的明天也一定會更美好!” 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