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秦小娟 石焰
新星村,一個位于漢陰縣城關鎮西北邊的貧窮山村,居住著1222名村民,村大人稀、水資源稀缺,主要以旱田種植和禽畜養殖為主。2017年,新星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村民”,他就是市工信局發展規劃科科長張善平。
在以張善平為主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幫扶下,幾年來,新星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今年有望整村脫貧摘帽。付出就有收獲,張善平本人連續兩年被市委表彰為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勤入戶,山村路上灑汗水
9月27日,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在通往新星村的蜿蜒公路上,張善平一路上和村民們不停地打招呼,他對這里的每個人、每一個路彎都了如指掌。
1966年出生的張善平,性格忠厚,一副眼鏡讓他看起來斯文又老練。“剛開始來還很不習慣,新星村地勢偏僻、地廣人稀,離城鎮又遠,沒有商店也沒有農家樂,平時要買什么東西就得去縣城,很不方便。村部食堂只做中午一頓飯,下午得自己想辦法弄飯吃……”
在路上,張善平對筆者說,他從2017年下半年到新星村當駐村干部,至今已有兩年多了,很少回家,正在上高三的兒子,自己都無暇照顧,妻子一人忙里忙外,現在已經習以為常。
剛到新星村時,人生地不熟,為了盡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張善平堅持做到“三勤”:勤于學習,增進溝通;勤于調研,熟悉村情;勤于鍛煉,積累經驗。他挨家挨戶走訪,特別是對于貧困戶,為摸清家底、找準致貧原因,他一趟又一趟的回訪,F在,他對村上的貧困戶情況都一清二楚。
每到農忙季節,張善平便會擼起袖子、卷起褲腿,和村民一道割麥插秧。在田間地頭,張善平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也都非常樂意和他一起忙農活。
兩年多時間里,張善平累計駐村800余天。由于該村村民居住較分散,他的汽車跑了1萬多公里,走路穿破四五雙鞋。
抓產業,助村民脫貧致富
當筆者一行步入新星村產業園時,頓時被眼前景象吸引。只見風景秀麗的產業園里,一望無際的花椒地生機勃勃,在花椒樹苗間,套栽的有火紅的辣椒和碧綠的黃花。整個產業園建在梯地上,層層疊疊宛如千層碧浪。
“我們在新星村成立了聯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17戶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入股58.6萬元,建立的產業園為貧困戶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指著眼前的產業園,張善平說,“以前這里都是荒地,每畝地給村民100元流轉費,土地經整合后,成立合作社、建產業園,栽花椒、種辣子、種黃花,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生產發展問題。”
從花椒苗、辣子苗、黃花苗的實地考察,再到后面的選苗、種植管理,張善平都全程參與、兢兢業業。當被問及發展產業方面,他怎么想到要種辣椒、黃花和花椒時,張善平打開了話匣。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為改變新星村的面貌,當初張善平和其他幫扶干部一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新星村發展產業,然而這路走得異常艱辛。
剛到新星村時,張善平打算搞中藥材種植,但經過實地考察以及當地人建議,發現這里不適合種植中藥材。“后來又種了油茶,也沒有成功。也試養過鴨子,但因為這里缺水源,而且鴨子的售賣不順暢,最終沒有全面覆蓋。”張善平向筆者講述了一路探索的曲折過程。
“后來,我在石泉縣牛羊河村看到朋友搞黃花種植,效益快、成本低,就有了種植黃花的想法,最后才種的花椒和辣椒。”張善平笑著說。
建產業園,啟動資金從哪里來?為了籌到啟動資金,張善平一邊積極爭取自己所在單位市工信局的支持,一邊到處聯系企業拉贊助。功夫不會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安康普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旬陽領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給予支持,加上市工信局每年拿出10萬元的產業基金,共籌集到100多萬元,硬是把產業園做得風生水起。
目前,新星村產業園已經栽種了800畝花椒,其中套種350畝黃花、300畝辣椒。黃花當年種植當年可以受益,辣椒1斤也能賣到3元。今年300畝辣椒收成6萬斤左右,每斤有1元錢的純利潤。
在產業園里,每天都有20多人干活,平均每人每天100元工資,管兩餐,長期干的每個月2000元左右收入。村民謝代國從一建園就來這里務工,從2018年至今已經賺了3萬多元。曾經身為貧困戶的他,現在已經穩定脫貧。
在花椒地旁,張善平說起了他的規劃:“打算在產業路沿邊種植200畝的蜂糖李,已經去貴州考察過,下個月就準備實施。還打算發展旅游業,建立農家樂。”他說這些都已經在籌備中,再過不久,就會有許多村里人回家鄉務工了。
興基建,做群眾心中的好村官
新星村雖處縣城周邊,可出門無一丈平,吃水很不方便。
為解決村民出行難題,助力產業發展,張善平爭取到一條投資240萬元,長4公里、寬3.5米的產業路。為給村上省錢,他自己寫項目報告、設計圖紙,從縣上到市上一路爭取,最終讓項目落地。
新星村缺水源,需要解決園區灌溉及居民飲水問題,張善平聯系市、縣發改局和水利局,投資200萬元,從鐵佛寺鎮長溝村清泥河抽水,實施高壓滴灌。這個項目不僅解決了園區灌溉,還連帶解決了新星村、趙家河村、平安村飲水問題。
除了這些大事,村民的一些小事張善平也件件放在心上。2018年,張善平將200多斤黑黃豆種子免費發給30多戶貧困戶。今年,他又協調金福海油脂廠將70畝地的油菜籽發放給全村的村民,這種油菜籽產量高、成活率高,他說,這樣又能給貧困戶省一筆錢。
不僅如此,張善平還幫助貧困戶辦理證件、裝電表、處理房屋糾紛等,許多事情不僅親力親為,還自掏腰包去幫助這些貧困戶。
在扶貧工作中,張善平不僅搞產業發展,新民風建設也沒有落下。積極開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為拒絕“升學宴”,聯系愛心企業對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補助1000元;幫助村里建立村規民約,抓村級組織建設,搞村級發展規劃。
在采訪的路上,正在產業園里干活的村民對筆者說:“老張是個好人,給我們辦了好多事,可別把他調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