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14日上午, 漢江瀛湖水域“放魚凈水護生態”增殖放流活動在安康瀛湖貨運碼頭舉行,副市長魯琦出席活動并宣布活動啟動。

科學研究表明,浮游生物活動與生長區域,也是濾食性魚類鰱魚和鳙魚主要活動區域。而鰱魚和鳙魚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餌料,每生長一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藍綠藻,隨著鰱魚、鳙魚的自然生長,可有效提高水體凈化能力。開展“放魚凈水護生態”增殖放流活動,既是我市積極探索“放魚凈水”“以魚養水”綠色循環發展模式,涵養瀛湖水源、提升漢江水質、維護生態平衡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具體行動。
據悉,去年以來我市共在漢江流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40余次,放流鰱魚、鳙魚等濾食性余種200余萬尾。本次活動現場共組織放流鰱魚、鳙魚30萬尾。同時,漢濱區、漢陰縣、紫陽縣、嵐皋縣也分別進行增殖放流,此次活動全市共計將放流濾食性魚苗超過110萬尾。
活動結束后,魯琦還調研了瀛湖生態漁業發展工作,并強調要加快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強濾食性繁育園區建設,大力推動大水面生態養殖和農旅漁旅融合,更好發揮漁業保水質、護生態、促脫貧的獨特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