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婉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紀委監委對標檢視問題和整改落實,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聚焦扶貧、民生等五大領域17項突出問題,會同市教育體育局、市衛健委等15個部門,集中力量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9至10月,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專項整治有關問題408件565人,處分298人,通報17批65起,形成了強有力的警示震懾效應。
用高壓態勢筑起脫貧攻堅的“防火墻”
“大娘,身體好些了吧?住院費用報銷及時嗎?幫扶干部最近來看望您了嗎?”
“老鄉,你的惠農補貼領了嗎?領了多少錢?”
……
脫貧攻堅越是到“大考”的關鍵時期,越需要嚴明的紀律、過硬的作風作保障。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督促職能部門緊盯資金、項目兩個“點”,對發生在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以更加嚴肅、更加堅定、更加鮮明的態度執紀執法,減存量遏增量,對敷衍了事、整改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明察”“暗訪”同步走,對問題反映比較集中的鎮村深入一線督查,通過口頭提醒、點名通報、及時核查受理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等方式,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
集中整治以來,各縣區各部門認真履行整治主體責任,針對群眾反映突出問題上下聯動。在教育、醫療領域,對167所初級中學開展拉網式排查,15名建檔立卡戶輟學學生被勸返歸校,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有保障縣級認定工作全部完成;全市所有縣醫院、中醫院均達到“二甲”標準,1879個村衛生室均達到標準化要求,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大病保險、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簽約服務實現“四個100%”。在項目實施方面,中省向4個深度貧困縣下撥服務能力提升項目資金1600萬元;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5855戶,竣工率、入住率達到100%;貧困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全部完工;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8.04萬戶37.27億元,貸款余額23.32億元,累計扶貧貼息3.36億元。同時加大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件通報曝光力度,9至10月共通報5批24起。
織牢織密民生領域的“監督網”
9月以來,全市檢查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1499家次,責令整改18起,檢查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1265戶次,抽檢食品198批次,發現食品安全問題隱患72處,責令整改53起,約談學校負責人6人次,贏得基層群眾點贊。
群眾利益無小事。市紀委監委對標對表主題教育“為民服務解難題”的目標要求,以群眾滿意為宗旨,一錘接著一錘敲,密集開展民生領域專項整治工作。從教育醫療到食品藥品安全,從三資管理到土地征收、惠農等,這些“自選動作”以及落實中省市委決策部署的工作舉措,無一不是把回應群眾期盼作為整治的重中之重。
為深入推進扶貧領域、民生領域等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市紀委監委實行“三清單一通報”制度,強化行業主體責任,要求各牽頭和參與單位將專項整治工作臺賬具體化,建立工作措施清單、翻查起底清單、信訪舉報清單,通報工作成果,實現了集中搞整治、徹底搞整治、開門搞整治,讓群眾評判整治。在“廉潔安康”網站開通“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專欄,集中公布各單位受理群眾監督舉報方式,21個責任單位通過門戶網站、新媒體平臺等渠道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
9至10月,全市共檢查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1590家次,責令整改19家,查處問題4起;查辦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03起,罰款59.96萬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2起;摸排違法犯罪線索11條,立案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刑事拘留2人;全市農業農村監管及執法部門出動人員120余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56家次,查處相關問題3件。此外,全市1790個村(社區)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對29種大病篩查出的1204名患者完成集中救治,免費救治貧困白內障患者347名;堅持每生每天4元、每學年200天,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覆蓋學校817所,惠及學生23.6萬人。
精準聚焦重拳出擊嚴查“微腐敗”
因在移民搬遷中收受好處費,旬陽縣第十五屆黨代表、城關鎮顏坡村黨支部書記朱學琴受到黨紀處分;紫陽縣東木鎮第十五屆黨代表、鎮民政工作站站長鄭祥敏在高齡老人補貼申報工作中不正確履職受到黨紀處分……日前,市紀委監委網站公開曝光7起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典型問題,向社會釋放出對“小微權力腐敗”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解決老百姓身邊的腐敗”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群眾的“最期待”。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堅持預防和懲治相結合,緊盯資金密集領域、問題突出行業和特殊弱勢群體權益加強監督檢查,這是市紀委監委整治基層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的鮮明特色。
開展集中整治以來,全市聚焦農村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脫保”“漏保”問題,共排查重點對象16891人,經核實疑似脫保64人、疑似漏保54人,重新納入保障范圍662人;舉辦鎮村民政干部和低保經辦人員培訓班31場1158人次。排查中心城區房地產開發企業37家、開發項目42個、房地產中介機構25家、物業企業50家,收回房地產開發企業問題調查150份,梳理歸集問題50條;對11家房地產開發企業、8家房地產中介機構、2家物業服務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通報,并計入企業信用不良信息;責令23家房地產中介機構限期整改,責令即日下架不規范房源信息300余條;發現漢濱區黃某充當“黑中介”,騙取房屋租賃中介費線索1件。受理解決農村網絡投訴290件、農村寬帶投訴634件;4G網絡信號城區、重點區域深度覆蓋率超99%,4G網絡信號行政村覆蓋率超98%,所有行政村光纖網絡實現100%通達。
突出重點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緊盯中省環境保護督查巡察反饋問題,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徹底不放過。”9月25日至27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田沐臣到縣區調研督導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并提出要求。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紀委監委聚焦環境保護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找準病灶,開出藥方,劃出紅線,對觸碰紅線者嚴肅查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從嚴治黨就在身邊。
據統計,9至10月全市累計辦理環保行政處罰案件42件,罰款128.87萬元;接處群眾舉報投訴生態環境信訪問題93件、辦結83件;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檢查企業35家,查處環境問題72個(處)。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典型案例3批9起,列入臺賬的39個河湖“四亂”問題在水利部完成銷號。
與此同時,加大對營商環境領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的專項整治,對窗口服務進行月通報、季考核,杜絕“吃拿卡要”,提高辦事效率,及時公布“12345”舉報電話、郵箱。對2018年以來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收費項目進行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建立涉企收費投訴舉報制度,利用“12345”便民平臺對企業咨詢和相關降費政策予以解答。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抽取的2512戶企業、33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7501戶個體工商戶進行檢查,抽查結果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網予以公示。將79項工程建設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對機構改革后8個部門235項政務事項動態調整,按照“顆粒化”要求,編制市級1133項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