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有關統計顯示,安康高新區2019年生產總值預計實現增長17.5%,遠高于全市2019年9%的預期發展目標,真正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引領高速度增長的一面旗幟。
在世界經濟普遍面臨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高新區還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2018年市委著眼“百年大計、安康大事”,高點定位,舉全市之力規劃建設新安康門戶區密不可分。也是該區“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立足基層黨建、破題城市黨建、做實社區黨建,以黨建引領,高質量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根據安康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現有戶籍人口7.29萬人,實有人口12.75萬人;“五上”企業235家,從業人員4.76萬人;有基層黨組織151個,黨員3457名;有城市社區4個,駐區單位27家,住宅小區12個。
“安康高新區黨工委針對園區組織形態多元、管理主體交叉、社會訴求多樣等特點,主動適應園區發展新形勢,成立了4個社區黨委,充分激活了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
安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組織群團工作部負責人介紹:“黨建工作一定要盯著中心走,貼著中心做,開發建設到哪里,就把黨組織先行建到哪里,實現黨建全過程、各環節的創新變革。”從2010年4月掛牌成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2015年9月底躋身為國家高新區,安康高新區通過打造升級版——新安康門戶區,使其規劃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躍升階段。快速發展必定帶來生產要素、資源要素的再組合,市場與社會呈現出打破壁壘的流動趨向,這就要求黨建在組織形態、運行形態上要與之匹配。
為此,安康高新區黨工委堅持“黨建+”系統思維為引領,以“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從嚴落實黨建主體責任,抓實主題教育,16名縣級領導建立黨建聯系點81個各領域全覆蓋。對49個行政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黨務干部進行全覆蓋培訓,開展換屆“回頭看”清理15名涉刑村干部,49個村實現了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8個村級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全部銷號,激活紅色基因,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在此基礎上,構建“三橫四縱”網絡,破題城市黨建、做實社區黨建。“三橫”,即在黨工委、社區管理局、社區三個層面,分別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聯合會;“四縱”,即結合城市網格化管理要求,在社區成立4個社區黨委,把“紅色物業”作為創新社區治理的關鍵內容和主攻方向,全面推行社區黨委書記與物業公司董事長“一肩挑”。并按照安置戶居住區域和樓棟自然序號成立35個黨支部,每棟樓成立1個黨小組,每個單元任命1名黨員中心戶長,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區黨委+若干黨支部+若干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體系。同時推動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互聯互補互動,成立項目工地臨時黨支部39個,征地拆遷組臨時黨支部19個,天貿城商圈黨委1個,天一城市廣場樓宇黨組織2個,學校網格黨支部9個,實現了人在哪里,黨員在哪里,黨的建設就覆蓋到哪里。
舉頭見支部,低頭惠民生。用黨建切入社會發展治理,實現每一個區域內的有效治理,是為了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該區通過整合轄區資源、撬動社會資源,按照“三室兩中心”標準,科學布局“黨誓廳”“城市書房”“群團驛站”等功能室,建成居尚花園、高新現代城、建民、富家河4個社區共計46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并建立“四大服務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依托市民服務中心做實“基礎服務”,加大放管服工作力度,全程代辦和“并聯式”審批為市民提供黨務管理、證照辦理、民政社保、戶籍計生、民事調解、政策咨詢和法律援助6項服務;依托紅色物業做優“拓展服務”,精心打造了涵蓋水電氣費代收代繳、報事報修、家政養老、醫療衛生、文化娛樂5項服務的綜合超市;依托志愿者服務站做亮“示范服務”,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認領“微心愿”,組織志愿者到社區開展敬老助殘、留守兒童關愛等服務;依托信息服務平臺做細“智慧服務”,推行網約、預辦、網簽服務,把社區服務從“柜臺”移到“平臺”,需求與供給無縫對接,治理與服務同步推進,群眾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