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1次集體約談,5次重要批示,5項工作機制,13場專題推進會,24場主題宣講,27次村組吹哨,34萬元行政處罰,82個交辦問題,311天優良考核,截至2019年12月31日,空氣優良天數326天——這是一組來自于安康高新區藍天保衛戰的數據。這份沉甸甸的“戰報”,是全區上下持續發力,協同作戰,合力攻堅的成果。
作為新安康門戶區建設主體、安康中心城市不可分割的重要板塊,安康高新區為守護“安康藍”這一抹“幸福底色”,打造中心城區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責任到位無死角
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針對安康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面臨的壓力,為了徹底扭轉被動局面,還中心城區藍天白云,市政府于2019年9月27日果斷啟動安康中心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
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作為江北城市新區,安康高新區按照市政府統一安排高位推動、綜合施策、全區動員,齊抓共管積極投身打贏藍天保衛戰。
高新區管委會把大氣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來抓,成立了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周召開工作推進會,黨工委主要領導先后5次做出重要批示。區治霾辦緊扣轄區實際,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制定出臺了《安康高新區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安康高新區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五項”工作機制》《安康高新區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問題整改督查督辦實施辦法》等配套文件,全面建立宣傳教育、協調反饋、“村組吹哨、部門報到”、督查督辦、問題線索移交5項機制,推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扎實高效推進。
全面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以管委會、職能部門、托管村為責任主體,全面建立網格責任體系。推行轄區所有片區、單元“一張圖(網格劃分圖)、一張網(網格管理網)、一套標準(工作標準流程)”的藍天保衛戰精細化管理制度。區治霾辦按照整治重點,成立了散煤污染、揚塵污染、移動源污染、工業企業廢氣、餐飲油煙污染、秸稈垃圾禁燒、煙花爆竹禁放、物料堆場揚塵8個整治專班,不分晝夜、不間斷巡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對影響空氣質量企業進行24小時監控。
以嚴格的督查考核機制,確保整治成效。制定實施“三色督辦單”制度,對未在規定時限內上報整改情況和完成整改任務的部門和單位,由治霾辦按程序實施白、黃、紅三色督辦,辦理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問題處理不到位的相關部門和單位,被扣分、通報批評和約談。失職瀆職、作風不實、整治成效不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將被移交監察審計局嚴肅追責問責。
截至2019年12月末,市區兩級治霾辦共計下發交辦單47份,市治霾辦下發白色督辦單3份,交辦環境問題82個,其中74個環境問題已按期回復。12369、12345轉辦案件回復率100%,高新區紀委監委對4個主責部門進行了集中約談,各責任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層層落實治理責任。
鐵腕治理不手軟
2019年10月24日,高新區某商品房建設項目部,未經申報私自拉運渣土,導致高新四路與漢江路十字路口附近車道約200米路面被渣土污染。接到群眾舉報后,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城市管理執法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3部門立即聯合行動。現場調查核實后,依法頂格處罰11萬元。同時,督促項目部按期整改完畢。干脆利索的“組合拳”,讓該工地施工方吸取了教訓,也對其他工地形成了震懾。
高新區承擔著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建設新安康門戶區的歷史重任,有著重點項目多、建設工地多、管理面大的客觀情況。為了做好全區66處建筑工地揚塵管控工作,高新區治霾辦將所有工地分為四大戰區,由高新區住建、城管、生態環境、陜建集團4個部門和單位,各管一片,明確責任。出問題,處罰企業,同時通報相關責任部門和單位。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同作戰,對66個在建項目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完善巡查整治臺賬,組織揚塵管控培訓,要求所有建筑工地安裝視頻監控及揚塵在線檢測設備,全面落實建筑工地6個百分之百管理要求。
與此同時,規范渣土運輸行業市場,成立4家渣土運輸公司統一負責全區渣土清運,實現“監管有源頭,處罰有主體”。對建檔在冊的渣土運輸車進行密閉化改造。集中約談渣土運輸公司、商混企業及其他涉重柴車輛企業,要求對超標排放車輛及時進行檢修。通過開展高排放機動車路檢路查,全程動態跟蹤記錄渣土車行駛軌跡,有效杜絕野蠻行車、隨意傾倒等違章行為,加大日常道路保潔頻次,確保道路干凈整潔。
針對高新區藍天保衛戰另一個監控重點,工業企業“煙囪冒黑煙”問題,高新生態環境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不斷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始終保持環保執法高壓態勢,堅決做到“不查出問題決不收兵,問題不整改到位絕不放過”。
“管行業必管環保,管生產必管環保、管發展必管環保”,圍繞“控車、抑塵、減煤、禁燃、治源、增綠”六個方面,餐飲油煙治理、印刷廢氣治理、汽修烤漆房治理、工業窯爐治理等專項整治在高新區各個行業全面打響。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區所有項目工地揚塵監測及視頻監控全部接入高新區“智慧建筑管理平臺”系統,六個百分之百基本實現;90輛注冊登記渣土車全部實現改裝和GPS實時監控;先后查處工業企業涉大氣污染案件 14起,查封扣押 2起,罰款31萬元。查處非法燃放煙花爆竹案7起,處罰8人,罰款2100元,提前阻止10余起燃放煙花爆竹行為。384輛重柴車輛上線檢測,強制報廢處理車輛1臺,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排查編碼登記334臺,督促餐飲經營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38戶,轄區14臺工業鍋爐全部啟動低氮改造。
群防群治抓長效
高新區轄51個村,放炮、焚燒秸稈量大面廣,監管難度相當大。曾經發生過村民辦白事放炮,警察上門執法,滿門孝子給下跪阻止的事件。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打響以來,高新區的村組干部們覺得特別的硬氣,所有的違法行為,只需要一個電話、一張單子,執法部門就會到村組協助處理。
為了發動基層群眾主動發現問題,堅持打一場群防群治的新戰役,高新區治霾辦專門印制了“村組吹哨、部門報到”三聯單,村組一聯、部門一聯、治霾辦一聯,明確了三方責任,單上注明執法部門的聯系電話,村組干部巡查發現的問題只需要及時撥打電話,就有部門響應,同時將三聯單報送區治霾辦,治霾辦對部門報到情況開展督辦,督促部門履職盡責,徹底解決村組不吹哨的顧慮,杜絕“村組不敢吹、部門不響應”的情況。
這樣一來,村組干部成為了執法部門的眼睛、執法部門撐起了村組干部的腰桿子,“村組吹哨,部門報到”落到了實處,在基層織起了一張群防群治的網,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2019年10月份以來,高新區各村組共計吹哨27次,執法部門次次響應,及時處理。
為了更好地發動群眾,織牢織密群防群治網,高新區想方設法轉變群眾觀念。按照“宣講是上策,處罰是中策,問責是下策”的思路,把宣傳教育挺在前面,送政策到家門口,爭取各行業主體和最廣大群眾的支持,推動思想轉變確保藍天保衛戰取得長效。
建立宣傳教育機制,夯實各級主管部門的宣教責任。管委會各分管領導,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按照職能先后開展主題宣講,住建局開展轄區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宣講會,強調工地施工6個百分百要求;城管執法局對渣土公司開展約談,宣講道路渣土運輸要求;生態環境局對涉氣排放企業集中培訓,宣講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社區管理局組織村組干部走村入戶召開集中會、院壩會宣講禁燃禁放工作。經濟發展局、公安局、應急管理局紛紛上陣,“管行業必管環保”再一次得到完美詮釋。
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何國棟親自制作PPT,每到一處,都要反復講解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大氣污染的危害性,用他的話講:“都是安康人,要熱愛自己的家鄉,用實際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316國道旁的通用機械廠是個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國企,擁有完整的生產線。職能部門在專項整治中發現,其工業窯爐持續超標,按照規定必須停產整改。由于企業效益一般,停產整改意味著可能支撐不下去。考慮到企業的現實困難,職能部門“軟硬結合”,整改不能讓步,面對職工的擔憂和不理解,工作人員上門講解政策,宣傳教育,反復溝通,積極聯系管委會協調新廠房解決現實問題。最終,企業主和職工轉變觀念,支持整治,全面完成技改。
2019年10月份以來,高新區各部門召開行業宣講會24場,培訓2000多人次,印發各類宣傳彩頁3萬余份,投放戶外電子大屏廣告4份,召開村民院壩會56場,高新區官方網站發表宣傳稿件18篇,各部門微信公眾號發布工作動態8期。通過接連不斷的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如今,“早起先看空氣質量”已經成為高新區很多領導干部的習慣。許多企業也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紅線不能碰,只有主動整改,提質提標,才是發展之道。村組干部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高了,群眾逐漸養成了禁燃禁放的自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通過系列措施整治,高新區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根本性好轉。截至2019年12月9日,高新區和全市同步提前實現全年的空氣優良天數目標,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1天。近兩個月,高新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均值為60,PM10、PM2.5平均濃度均不同程度下降,2019年10月優良天數31天,11月優良天數29天,12月1日至12日優良天數達到11天。
碧水藍天是干出來的!打贏藍天保衛戰是硬仗,更是持久戰,高新區上下正全力以赴,守護“安康藍”,奮力擦亮安康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