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運祥 通訊員 夏芬
作為陜西省政府重點招商引資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導產品釩氮合金年產能12000噸,位居全球第一;作為全國液流電池標準的制定者,先后承擔國家“973”“863”等重點項目8項,編制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10余項。
這是陜西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的諸多成績與榮譽的一隅。更值得驕傲的是,這家科技力量雄厚、產業發展在國內國際領先的集團公司,總部便坐落在安康高新區。
2019年12月20日,臨近年關,走進位于安康高新區科技路1號的陜西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樓內,依然能“嗅”到緊張有序的繁忙生產氛圍。
公司旗下的華秦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中心副總經理曾海濤向記者介紹,公司主要從事五氧化二釩、釩氮合金、釩鋁合金、高純金屬釩、釩液流電池電解液等釩系新材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及貿易。自2016年正式投產以來,產值、利稅連年翻番,為安康市制造業納稅第一企業。
而在這一發展進程中,科技創新則為其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曾海濤說,“我們擁有專業的省級科研平臺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國內外機構合作平臺,有60多位國內頂尖的新材料、新能源專家團隊,在相關領域取得國內外發明專利近百件,主導制定國際、國家標準13項,知名商標20余項。”
秉持著“科技引領,綠色發展”的理念,公司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釩氮合金產品先后獲陜西省名牌產品、第三屆國際新材料博覽會金獎,其核心工藝技術和裝備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陜西省專利二等獎。
“在液流儲能等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我們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曾海濤無不自豪。未來幾年,公司將面向釩產業資源綠色綜合利用和液流儲能產業萬億市場,構建“科技研發+資源利用+孵化應用+生產銷售+模式裂變”為一體的超千億產業集群。
注重高新技術的成果轉化,通過不斷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現更高層次、更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發展。在安康高新區,陜西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和代表,但絕非僅此一家。
坐落于安康高新區創業東路的安康北醫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96年,是安康本地一家名副其實的老企業、老公司。公司雖“老”,但科技創新理念彌新。
該公司現有員工218人,其中科研技術人員就達86人,能夠獨立完成各類新藥臨床前的全部研究工作,現已投入生產的品種16個,進入新藥Ⅲ期臨床試驗的品種3個,研究開發中的產品12個,其中多個產品為國內獨家專利產品,技術水平處國內領先地位,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現代股份制高新技術制藥企業。
被稱為“絞股藍之父”的徐世明,是該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公司科技創新的帶頭人。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以徐世民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員,通過系統研究開發,創制出以絞股藍有效成分為主的醫藥、保健品、食用飲料、化妝品、安全低毒藥物煙用添加劑等5大類80余種系列產品,并取得了127項科研成果、18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特別是絞股藍總甙(原料藥)、絞股藍總甙膠囊、絞股藍總甙片首獲國家中藥二類新藥證書、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
“絞股藍總甙這種原料藥,我們是全國唯一的供應商,全國20余家廠商生產制劑,全是由我們北醫大提供的技術和原料。”徐世明說,“目前,我們真正實現了集中藥材GAP規范化種植、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年銷售收入以30%的速度增長,輻射國內30多個省市的銷售網絡體系已經形成。”
同樣在安康高新區,高新七路6號,擁有最醒目標志的普瑞達電梯有限公司,最特別的建筑是高聳的電梯試驗塔,這是普瑞達以科研保證質量的形象展示。科技創新,是普瑞達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源泉。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特別是在安康這樣一個工業落后的地方,像普瑞達這樣的后起之秀,抓住一切機會爭取高尖端科研人才的加盟合作與支持,是他們制勝的法寶。
包括公司董事長張元卿在內,公司上下利用各種機會與科研人才建立聯系。在普瑞達,高校專家經常來訪,相關研究人員甚至長期在這里研究試驗,普瑞達無償提供試驗設備科研條件,對取得的科研成果雙方達成共享共識。此外,專家也十分樂意為普瑞達的諸多科研課題提供指導幫助。
目前普瑞達不僅與德國privade電梯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引進德國技術成果,還與西安交大、安康學院、陜西省質監局特檢中心聯合進行創新研發合作。同時,普瑞達還與西安交大、安康學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能源學院等開展校企合作,成為多所院校的實訓基地。近百名院校學生畢業后直接選擇到普瑞達工作。
專注科技創新讓普瑞達的發展之路不斷延續。這個總規劃占地160畝,計劃投資4億元,其中一期占地80畝,已完成投資1.5億元,設計年產1萬臺電梯生產能力的現代化制造企業,先后獲得20余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陜西省優秀民營企業等多項榮譽。目前,該公司已在全國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營銷服務網絡。
冬日的安康高新區,視線所及之處依舊是一派發展建設場景。安康高新區,“高”在哪里?“新”在何處?分布在這塊土地上的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用發展實績做出了回答。她們手擎核心關鍵技術,代表安康高新區走向全國乃至全球,用領先的科技創新產品塑造出了安康高新區的“高”“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