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良軍 通訊員 陳偉 張海浪
疫情防控,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安康市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大數據+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優勢,大力整合駐區各方力量積極參與防控,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區防線”,為全面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筑牢根基。
“四級聯動”構筑一體化防控體系
2月18日下午,市住建局市政園林處10多名黨員志愿者來到幫扶社區漢濱區新城辦高井社區報到,為社區送來口罩、84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資,隨后走街串巷開展街道巡查、勸阻宣傳等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我市迅速啟動城市黨建“市、縣區、街鎮、社區”四級聯動體系,全面落實“縣級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包片區、鎮辦主要領導包街道、鎮辦中層干部包社區、社區干部包社區網格”四級防控責任,把駐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力量調動起來。
“所有科級領導立即取消休假,深入包聯村(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初一一大早,漢濱區委組織部所有領導干部都收到了這樣一則緊急通知,要求立即返崗。
“戰疫”打響后,漢濱區迅速明確了屬地、部 門、單位和個人的“四方責任”,要求各區委常委立即深入包聯片區靠前指揮,全體科級干部深入包聯鎮村、街道(社區)協調解決難點問題,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主動對接社區黨組織,提供必要的醫療物資、人員支持,全面打響人民戰爭。
漢濱老城街道地處中心城區,面積僅3.5平方公里,總人口卻有8萬余人,下轄9個社區居委會。疫情爆發后,老城辦黨工委明確了“聯辦縣級領導、駐區單位負責人、黨工委負責人、社區負責人”四級責任,同時,利用“智慧老城”平臺及時發布市區部署情況,號召全區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力投入戰斗。
從社區卡點到小區門房再到村莊院落,處處活躍著社區工作人員、社區民警、醫生、物業、在職黨員、網格員、樓門院長、志愿者的身影。社會力量踴躍加入,讓社區防控有了新模樣,一個個社區安全了,居民正常生活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大數據+網格化”實現管控全覆蓋
社區工作者人員少,服務的社區居民數量大,如果還是依賴以往的一桿筆、兩頁紙,費時費力。
漢陰縣采取“黨支部+網格先鋒隊”的方式,組織全縣1333名機關干部、800余名志愿者組成“網格先鋒隊”,肩負起宣傳員、排查員、督察員、代辦員、整改員“五大員”職責,忙碌有序地開展排查和防控管理服務。
“新城等4個社區共169個小區劃分為420個網格,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總網格長,駐區單位負責人、社區‘兩委’負責人擔任二級網格長,社區一般工作人員、社區民警、醫生、樓門院長、志愿者和優秀在職黨員擔任三級網格長,每名三級網格長分片區和樓宇聯系20至30戶居民,力爭不遺漏、不留盲區”。漢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榻B說。
這場社區防控阻擊戰,涉及各方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我市組織社區“兩委”成員、監委會成員、社區服務站、公益性崗位、社區民警、創建包聯部門、物業公司、居民小組長、黨員、居民代表、網格員和樓棟長等一線力量,逐街道、逐小區、逐樓棟、逐戶逐人地毯式摸底,確保人員全覆蓋。旬陽縣充分運用網格化管理平臺,將城區11個社區劃分為96個網格,每個網格確定一名網格長牽頭、一名網格員負責,招募358名黨員志愿者作為“愛心監護人”,共同做好宣傳引導、隔離群眾照料、物資保障、心理疏導等工作。
疫情防控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我市采取“大數據+網格化”監測管理模式以及社區智慧平臺進行全方位快速篩查,各鎮辦、社區利用“智慧一事通”等智能平臺對武漢返安隔離人員進行動態監測,減少網格員上門次數,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吹哨報到”推動力量下沉“疫”線
“全市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醫用N95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物資短缺,請大家積極主動將醫用N95防護口罩捐獻給一線醫務人員,同時,積極主動深入到社區參與協助聯防聯控工作……” 防控期間,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大多都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針對社區防疫工作任務繁重的實際情況,我市按照“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在職黨員赴單位所在地社區或居住“雙報到”,并采取“黨員干部募捐一批、單位自籌一批、分批購買一批、現有資源貢獻一批”等方式,幫助社區一線干部解決口罩等防護物資難題。
哨聲一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反應迅速,沖在“疫線”。各個街道、社區疫情排查點出現許多“紅馬甲”忙碌的身影,他們或協助社區工作者走街串巷宣傳防控知識,或對過往車輛、出入人員進行核查登記,或為隔離居民買米買菜、送醫送藥、噓寒問暖……
紫陽政協機關向東城門社區捐贈口罩500只,漢濱區總工會為老城辦西關社區贈送醫用紅外線測量器,醫用酒精三桶120升,“84”消毒液20桶,安康鑫達商貿公司為區第一醫院捐贈860箱牛奶……,全市900余個黨組織共8700余名在職黨員,向110余個城市社區“雙報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各類抗疫志愿服務隊600余支。
在疏解社區疫情防控痛點、難點工作中,新機制帶來了新提升。我市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吹哨、多方報到”,牽住了社區疫情防控的“牛鼻子”,把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守護家園的強大合力。
“先鋒崗、突擊隊”構筑硬核防線
“你好,超市開了嗎,能否幫忙買些水果蔬菜?”,“可以的,請問是幾座幾號房,需要買些什么”嵐皋陳家溝安置小區,一個專門為隔離居民建立的微信群近幾天非;钴S,縣紀委監委干部魏玉霜回復后,立即為小區居民采買“代購”。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各級黨員干部紛紛亮身份,采取設立“黨員先鋒崗”、成立“黨員突擊隊”等方式,主動當起了群眾“貼心保姆”,對有發熱、咳嗽癥狀的人群,落實專人護送醫院,對隔離人員定期配送生活用品,一些志愿者還對特殊群體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居家隔離人員安全渡過醫學觀察期。
組工干部賴萬兵、李昌盛、鄧明志每天都要到竹溪河社區網格,對網格居民逐戶走訪登記和跟蹤排查,給35名外地返鄉及密切接觸人員測量體溫、回訪;李國峰、葉松是駐村第一書記,他們兼任了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兵”“教導員”,每天堅守在村里,嚴守死防一線疫情。
寧陜縣城北社區居民自發成立“抗疫突擊隊”“健康宣教組”“鄰里互助守望哨”等志愿服務隊,為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居民看好家、守好院,漢陰縣各大商(協)會、民營企業積極為防疫一線捐款捐物,安康秦巴公司對下轄便民市場每日使用生石灰和“84”消毒液進行全面消殺,嵐皋陳家溝社區居民主動取消婚喪嫁娶宴會,及時向居委會上報武漢車輛信息…….
在疫情面前,沒有人是旁觀者。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戮力一心,眾志成城,積極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安康大地上匯聚成共克時艱的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