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銳萍
安康脫貧摘帽了!
這無疑是安康庚子春抗疫氛圍中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2月2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退出的公告》,我市9縣區符合國家規定的貧困縣退出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繼2018年鎮坪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之后,安康脫貧攻堅取得的又一次決定性勝利。至此,我市10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

四年脫貧攻堅,安康付出心血和汗水,也收獲智慧和經驗。
秦巴自古貧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秦巴人民立志改寫貧困厄運,以愚公移山之志歷年奮斗,寫出一部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厚重歷史。秦巴蒼蒼可鑒征路之艱辛,漢水滔滔已傳精彩于遠方。
四年攻堅,風煙在目。2016年,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此時的安康現狀:十縣區均為貧困縣,貧困人口約占全省五分之一,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23.5%,居全省第二;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戶約占全省五分之二,居全省第一。壓力就是動力。安康承接歷年扶貧之熱,再振斗志,破難攻關,以脫貧攻堅統攬農村綜合發展,高點站位,高標定位,努力在全省走前列、做先鋒。從那時起,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摘帽,到2020年順利轉入全面建成小康、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就成為安康廣大干部群眾四年攻堅的行動指南!
四年中,全市1086名第一書記、4935名駐村工作隊員、5.28萬名職工干部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親情拉近民心,用行動實踐民惠。
市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每人聯系包抓1個深度貧困縣,179名縣級領導分別包抓168個深度貧困村,168名優秀科級干部擔任深度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長去啃最難的“硬骨頭”。
扶貧總隊長制度全面推行,各級主要領導身體力行,從面上領導抓到點上親自抓,責任從實扛硬肩,這一制度夯實了領導者的實責,從漢江之濱,到秦巴二山,創造了一幕幕領導干部低心下首、共產黨人摯心為民的活劇。
業成于敬。市委、市政府始終將脫貧攻堅當成安康最大的發展機遇、“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集結號和統攬全局、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樹立“四個凡是”鮮明導向,積極推進脫貧攻堅“五大工程”,全面落實“八個一批”扶貧措施,精準施策,攻堅破難,精彩寫出了安康脫貧攻堅的高分卷。
2019年6月22日,在距全市全面完成所有脫貧退出考核指標100天的關鍵時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發表了“百日決戰”電視講話,提振了全市人民決戰必勝的信心。隨后8月11日、9月29日,郭青書記又連續兩次發表電視講話,部署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全市畫上圓滿句號。
四年的“馬拉松長跑”磨難和考驗,安康人民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擺脫貧困的優異答卷。省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 4年的脫貧攻堅戰,安康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4.8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23.5%下降至目前的1.3%。
四年來,全市產業就業全面提升。992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村都有合作社”,既是安康成績,更是安康現象,這不僅是安康脫貧攻堅最有說服力的備注,也揭開了安康鄉村振興大戲精彩的序幕,產業振興希望在野。“5+X”主導特色產業精準覆蓋到所有貧困村和所有產業扶持戶;全市年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25.97萬人,扶持貧困勞動力創業3154余人,穩定開發公益性崗位1.44萬個,培育認定就業扶貧基地319家。產業富家、社區工廠就業、農業工人就業、鄉賢能人返鄉創業,成為安康農村人口轉移就業新景象。
四年來,全市住房保障力度空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10.5278萬戶33.5198萬人,全部達到入住條件并逐步實際入住;已建成新社區工廠553家,吸納就業2.05萬人;“新社區工廠貸”,累計為62戶企業發放貸款5324萬元,取得了農民就業、工廠發展、社區繁榮、社會穩定的多贏效果。

四年來,全市基礎設施提等升級。建制村通村路已全部硬化暢通;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以上;電力入戶達標率100%;新建標準化衛生室873個,基層基本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四年來,全市“三大保障”有效實施。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參加大病保險、實現大病集中救治、落實慢性病簽約服務率實現“四個100%”,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因貧困失學輟學;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共保障建檔立卡低保對象8.39萬人、特困人員3.49萬人,落實漸退幫扶政策3405戶9852人。
從攻堅號角吹響到如期脫貧摘帽,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偉大戰役中,黨的領導,黨的旗幟,黨的基因,始終站立攻堅前哨,始終飄揚攻堅前沿,始終滲透攻堅全程,“黨建+”系統思維成為安康各級黨組織踐行初心使命講政治、接地氣的最佳方式方法,紅色基因激發無窮戰斗力。
全市黨建扶貧新模式、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等十余項工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肯定;新民風建設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新社區工廠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徑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改革10大案例,“紫陽修腳”技能脫貧模式入選“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并與白河“就業+創業+產業”融合培訓模式一同入選第二屆全國創業就業扶貧經典案例,安康扶貧空間被評為2019年中國網絡扶貧10大案例。
四年來,創新發展成為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最強動力,“安康創優精神”也成為四年脫貧攻堅中亮眼全省全國的一面旗幟,它是安康歷史既往,更是安康充滿希望的未來。無創新無發展,善創新事業新,這是安康共識,是四年脫貧攻堅中“彎道超車、變道超車、特色發展、后發優勢”的安康招式,將帶著安康這艘生態戰艦駛向更深遠的蔚藍。
安康摘帽了,但這并不是終點。截至目前,全市還有剩余貧困人口17431戶33357人,按照中省“一個都不能少”的總體要求,今年剩余貧困人口必須全部達標退出。
在市委市政府的時間表里,貧困縣區摘帽只是完成了階段性攻堅任務,我市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繼續壓實工作責任,保持政策和隊伍總體穩定,補短板和強長勢并舉,推動安康特色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奮力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