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曦
2019年12月16日,我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20萬戶,這標志性的跨越成為“營商環境最安康”的最佳詮釋;2019年7月2日,我市被授予“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榮譽稱號,是陜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2019年5月9日,陜西省旅游景區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安康成立,開啟了我市占領服務業標準化高地的新征程……
時間是開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奮斗者筑夢的見證。2019年,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的第一年。初心如炬,征程如虹,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忠實踐行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奮力當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打造高效優質的營商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用好“放”與“管”的閥門讓市場活水充分涌流。
“媽媽式”服務
——有什么需要提供什么,有什么困難幫助什么
從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營業執照和全套印章,安康榮華悅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職員韓華覺得幸福來得太“容易”。“不光為我們快速免費辦理了營業執照,還免費給我們刻制了全套印章,注冊零成本,這在過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從想也不敢想到變為現實,一套免費防偽公章讓群眾感受到了“媽媽式”服務的貼心和溫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以來,不斷深化“媽媽式”服務,對市場主體實行零限制、零門檻、零首付、零障礙、零證明、零束縛、零跑路、零成本的“八零”服務,建立資料齊全馬上辦、資料不全指導辦、緊急項目加班辦、特殊項目跟蹤辦、重大項目現場辦的“五辦”機制,落實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證照免費郵寄等精細化服務措施,登記窗口提供幫辦服務,實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工作模式,有力推動了全市市場主體快速增長。
機構的變革激發著服務效能的革命,在原工商系統有20余年工作經歷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指導科科長羅毅對此深有體會。隨著機構的整合,市場監管工作中職能交叉、職責不清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市場、大監管呼喚著大服務。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不久,羅毅就了解到我市一家民營企業著急辦理變更公司股東股權,但又因股東人數多而很難集中到窗口辦理。他便主動與企業溝通,約定辦事時間,上門為企業開展登記服務,幫助企業順利地完成了股東變更所有手續。企業負責人對該局細致周到的服務感到非常滿意,連連稱贊:“安康辦事不求人!”
“以前是坐在機關等著群眾‘要我辦照’,而且資料不全就拒絕了,現在是‘我要辦照’,服務是第一位的,如果他缺了某個環節,我們就要給他出主意、想辦法,服務到位,盡量讓他把事情辦成。”羅毅說:“一切從企業發展的需求出發,人民群眾有什么需要我們提供什么,有什么困難我們幫助什么,全方位促進市場主體發展,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工作宗旨。”
“零見面”審批
—— 一天半領照,54證合一
與韓華一樣,返鄉創業的鄭先生也深深感受到了“安康服務”的速度與溫度。鄭先生想在中心城區開一家火鍋店,辦理營業執照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通過微信辦理。鄭先生當場利用微信填報上傳了相關資料,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后,很快就給他辦理了營業執照。
“以往辦理營業執照,要準備不少材料,來回奔波好多次。我原來還有些擔心,沒想到一過來,用微信就辦理好了,其實在家里都可以辦,能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拿到營業執照,鄭先生頗為感慨。
鄭先生的方便,離不開市市場監管局的簡政放權。自去年我市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行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推進簡化企業開辦和注銷程序行動,協調各成員單位大力優化辦事流程、簡化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間,目前完成企業開辦全流程只需1.5個工作日。同時,推行企業登記“全程網上辦”和“微信辦照”系統,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企業登記“零見面”,目前微信辦照1.73萬戶,占全網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51.53%。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市市場監管局“放管服”改革組合拳每一拳都擊到細處、實處、痛處。大到資本小到名稱,像鄭先生這樣的經營者現在能一步邁過之前不少難以逾越的門檻。減少審批限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條件,取消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實行名稱自主申報;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實行“住所承諾制”改革,支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工位注冊、集群注冊等改革;放寬經營范圍登記條件;取消“集團”登記和外資企業分支機構備案登記……減少、降低、放寬、取消,這些政策中的關鍵詞處處凸顯出“權利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理念。
從群眾拿到手的一張小小的營業執照上,就能看出這種“加減法”帶來的變革。為了化解“領照容易、領證難”的矛盾,252項審批項目由前置轉為后置,保留前置審批項目僅27項。營業執照上的社會信用代碼整合了54個涉企證照事項,實現了54證合一,解決了多部門對市場主體的重復審批、重復管理問題。
“常態化”監管
——實施差異化監管,助推高質量發展
2019年年底,安康北醫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申請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輸液消毒接頭被中省主管部門批準注冊生產,這標志著一個合法的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在安康落地生根,填補了我市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空白。
作為醫療器械市場主管部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理好監管與服務的辯證法,多次深入該企業現場辦公,讓企業相關人員熟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開辦的程序、法規要求,確保企業設計開發及相關理念的合規性,指導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的確,監管也出生產力。當企業便捷地進入市場,如何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科長魯曉安看來,“放”與“管”是硬幣的兩面,“嚴管”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但是現在的監管方式已與以前大大不同。
“現在實行信用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這與以前市場巡查不同,其檢查對象和執法人員都是隨機抽取的,盡可能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魯曉安說:“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實施信用約束、聯合懲戒措施。監管的效能是可見的,目前已辦理移出經營名錄企業4378戶,115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監管體制改革推動監管科學性、執法公正性,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開拓了空間。就拿自釀白酒市場來說,我市農村歷來有釀酒習俗,但農村自釀白酒工藝簡單,部分有害成分難以管控,成為我市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規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締一批”的思路,在六個方面統一標準,規范65家、提升32家、轉型升級3家、取締4家、查處違法違規行為8家,建立傳統技藝非遺保護機制,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成為這項傳統產業的新方向。
服務標準化建設是監管的一體兩面。陜西省旅游景區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安康成立,邁出了我市占領服務業標準化高地的重要一步。另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指導寧陜縣完成“寧陜縣全域旅游”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創建任務,以高分通過國家專家組的評審驗收,標志著我市旅游服務水平轉向高標準高質量發展階段。指導漢陰縣行政審批局有序開展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引導堯柏水泥、普瑞達電梯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開展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創建;推動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和3個省級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項目創建工作,新增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在安康落地;力爭3個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和3個團體標準試點項目立項……以標準化提質量、強品牌、增效益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
商事制度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事中事后監管效能不斷提升,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了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市場主體增速明顯,2019年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35萬戶,新登記從業人數10.17萬人,市場主體累計達到20.09萬戶,較上年增長11.89%,有力推動了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加強市場綜合監管,推進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必將對市場監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場體系的構建帶來深遠的影響。2019年,我們圍繞建機制、保穩定、保安全‘一建兩保’工作思路,奮力實現新時代、新單位、新形象、新作為‘四新’目標,碩果累累、收獲滿滿。市場監管事業前景廣闊、大有作為,我們將主動擔當新使命,積極展示新作為,奮力開創新局面,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做出新的貢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宗富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