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城
2019年6月25日,絕對是市人社局的高光時刻。這一天,局長汪小衛從北京捧回了中組部、中宣部授予的“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獎牌,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
聚光燈背后是微光的聚合與裂變。漸行漸遠的過去一年,全市人社系統以敢干創出了新路、競干展現了風采、苦干結出了碩果、實干贏得了民心,多項創新舉措獲中省推廣。堅持以“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主線,以踐行“安康創優精神”為引領,以推動人社工作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服務安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包括:政策發力更精準,就業形勢呈現新格局;引用育留更充分,人才支撐釋放新活力;社保服務更便民,“一網通辦”開創新局面;勞動關系更和諧,根治欠薪邁上新臺階;載體發展更強勁,新興產業詮釋新擔當;干部隊伍更給力,嚴管厚愛收獲新成效在內的“六新答卷”,成為過去一年工作的簡括和縮影。
回望是為了前行的步伐更有力。新的一年,市人社系統繼續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穩就業精準幫扶、文創產業升級、職業技能提升、人才引進培育、社保服務能力提升、“無欠薪市”建設“六大行動”為抓手,減負、穩崗、擴就業,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續寫新精彩,再展新風貌。
穩就業促增收: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新增毛絨玩具企業200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既關乎群眾生存生活質量,也關乎社會穩定大局。去年,市人社系統通過“上下同步”迅速建立政策框架,“內外兼修”保證重點群體充分就業,“點面結合”將服務延伸到戶到人,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就業創業服務網絡。
新的一年,市人社局將大力實施穩就業精準幫扶行動。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和基層成長、青年見習、就業啟航計劃和“三支一扶”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就業困難人員充分就業創業。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720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2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深入推進打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12萬人以上,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加快推進基層公共就業創業“八個一”服務載體建設,2020年新增培育認定30家市級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基地,3家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5家轉移就業示范園區,10個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鎮辦和20家就業扶貧基地。同時,開展創業培訓3000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億元,扶持700名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
實現充分就業,一方面要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實踐證明,近年來,全市以毛絨玩具為代表的新社區工廠,對解決搬遷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就業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2020年,市人社局全力實施文創產業升級行動,立足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目標,瞄準國內前二十強毛絨玩具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企業,主動登門拜訪,點對點推介、一對一引進,新增毛絨玩具企業200家,綜合產值突破30億元。全力推進毛絨玩具“五大中心”、PP棉生產基地、“安康無水港”、五個毛絨玩具產業重點鎮和首個毛絨玩具文旅小鎮項目建設。同時,精心組織舉辦第二屆中國·陜西安康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高峰會和創客大賽,吸引各類創意設計人才匯聚安康。
人才強市戰略:全年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100名,力爭建成10個市級專家服務基地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從近些年來全國不少城市的“搶人”大戰中就可見一斑。為充實人才隊伍,全市一邊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培訓力度,一邊大力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讓人才培養兼具“力度”和“溫度”,人才事業蓬勃發展。2019年,全市引進高層次人才134名, 人才總量達21.26萬人,選拔95名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組織1017名專業技術人員在高等院校參加培訓學習,一大批人才扎根安康,為全市追趕超越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力保障。
今年,市人社局一方面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積極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企業新型學徒制。持續推進貧困勞動力培訓計劃、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開展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引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全年實現技能培訓2萬人次,努力實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達到培訓總人數的70%左右。同時,分類選派不少于1000名優秀人才到發達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訓學習,力爭建成10個市級專家服務基地,全面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全方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一方面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培育行動,創新機制,搭建平臺,優化服務,力促全市人才總量增加、人才素質提升、人才活力涌現、人才作用有效發揮。全年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100名,吸引1000名安康籍在外企業家和技能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加強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政策落實和監管,為基層一線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000人。
服務零距離: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我市累計發放社保卡200余萬張,向329戶企業撥付穩崗返還資金6181萬元,建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五個不出村、服務零距離”示范村1582個,基本實現參保人口全覆蓋。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康人社APP上線運行,并嵌入“安康智慧治理”平臺,36個高頻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或最多跑一次。這些便民利民的暖心舉措,在群眾中深受好評,讓大家看到了人社干部的民本情懷和實干精神。
過去一年的成績讓人倍感振奮,2020年市人社局將持續實施社保服務能力提升行動,積極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加快推進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和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落地,實現補貼政策和符合申領條件的企業主體“兩個全覆蓋”。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引導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參保,努力實現應保盡保,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8月底前全面推行退休網審工作,10月底前完成市縣區企業職工正常退休和提前退休行政審批工作,年底前10個縣區和高新區全部村(社區)達到“五個不出村 服務零距離”。
每到歲末,由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矛盾常常成為政府面臨的“老大難”。近年來,在全市各級人社部門的努力下,欠薪行為逐漸減少,欠薪涉及人數和金額均在大幅下降。為鞏固提升根治欠薪工作成效,今年市人社系統實施“無欠薪市”建設專項行動,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力爭用3年時間把安康建成“無欠薪市”。此外,今年全市所有在建項目各項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省對市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繼續保持A級等次,時限內結案率、舉報投訴電話接聽率、回復率均達到100%,切實維護好職工和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