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另类春色,久久中文字幕网站,日韩影视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桃视频,国外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新聞 > 安康 > 安康
昔日“小漢口” 今日新漢陽——漢陰縣漢陽鎮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04-08  來源:本站原創

地處巴山北麓,漢江南岸的漢陽鎮,是漢陰縣西南重鎮,北依鳳凰山,南與西鄉縣接壤,漢江庫區、瀛湖治理區貫穿全境,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取水區。漢陽鎮因位于漢江之南故曰“漢陽”,與“漢陰”相對,集鎮臨江而建,占地7.5平方公里,區位優勢明顯,自古商賈云集,素有“小漢口”之美譽。meZ安康新聞網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漢陽鎮這個自古以來便為鄉人稱道的地方也受貧困所累,因種種原因導致的個體貧困連在一起,就成了壓在鎮黨委、政府心頭的一塊巨石。為了響應黨中央“十三五”規劃中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召,近年來,在漢陰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全體干群戮力同心的共同奮斗下,全鎮上下一心圍繞脫貧摘帽的總目標,不斷夯實基礎建設,穩固產業成效,延長產業鏈條,與教育、醫療、住房等協同配套,采取“產業+就業”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對貧困群眾志智雙扶,跑出了脫貧攻堅路上的加速度。meZ安康新聞網

絕對貧困的漸次消除,讓原本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勞苦群眾也有了把日子越過越好的信心。回望前路,是無數幫扶干部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與恒心為他們撥開了擋在生活中的陰霾,把貧困的尖刺徹底拔出。一千多個焚膏繼冕的日子,全鎮水電路訊全線貫通、異地搬遷安置提速、民生民風聚力民心、產業發展持續見效……翻天覆地的巨變背后,是一點一滴不斷改變提升的結果。山鄉煥新顏,舊地改新貌。漢陽鎮,又朝著全民奔小康、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邁入了一大步。meZ安康新聞網

記者 吳蘇 通訊員 牛志強meZ安康新聞網

● 激活內生動力 拓寬發展路徑meZ安康新聞網

在脫貧攻堅戰吹響號角的伊始,漢陽鎮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群眾增收難和產業培育難。與我市其他鄉鎮的情況大同小異,當地群眾在此之前也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增收渠道單一,經濟來源不穩定,而隨著家庭青壯年勞力的外出,農田大量撂荒,發展產業的基礎愈發薄弱,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更加速了貧困率的增長。meZ安康新聞網

如何破局?如何將現有資源整合起來發揮最大的效用價值助力脫貧摘帽?成為擺在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頭號難題。meZ安康新聞網

為了有效解決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掣肘,鎮黨委、政府根據現有的耕地和農田面積,結合環境因素與地理位置,把能夠利用的土地和勞力資源以村為單位,分片布局,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符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2019年初,鎮黨委、政府多次邀請農林專家到鎮實地考核,同時組織人員外出學習,通過多方考察,最終將茶葉確定為主導產業來發展。如今,除了集鎮社區,漢陽鎮余下的15個村都相繼成立了茶業專業合作社,吸納1963戶貧困群眾,財政投入、蘇陜協作、貧困戶入股合計2237.95萬元的資金,共發展8000余畝高效密植茶園。meZ安康新聞網

圍繞“茶葉+”,原本荒蕪的土地里相繼被栽種上了辣椒、拐棗、太子參、黃花菜等經濟農作物。春耕時節,賦閑在家的勞動力紛紛走出家門,扛著鋤頭背簍開始了一天的勞作。meZ安康新聞網

在長紅村,黨支部書記鄺國友告訴記者:“曾經的長紅村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主要以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大量農田撂荒,村莊老齡化、離散化的情況嚴重。加之野豬肆虐,玉米和土地等傳統農作物還不等收獲就被刨食了,村民對種植失去了積極性,又沒有其余的增收渠道,2017年,長紅村確認貧困戶達到了331戶1132人,被識別為深度貧困村。”怎樣才能讓這一千多名群眾如期脫貧,鎮黨委、政府可是頗費了一番功夫。meZ安康新聞網

按照漢陽鎮長短結合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鎮政府為長紅村規劃了吳茱萸、茶葉等長效產業,確保脫貧戶能夠有長期增收的渠道,同時發展林下養雞、圈養黃牛,食用菌、辣椒、太子參等短期種養殖產業,保障貧困戶能夠當年脫貧,產業發展當年見效。meZ安康新聞網

看著昔日長滿雜草的茶園煥然一新,鄺國友很是高興。“去年光給村民發工資就發了60多萬,通過土地流轉、轉包務工等方式,群眾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加上一些能人自主創業,合作社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這更增添了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meZ安康新聞網

漢陽鎮積極探索并加以實踐的長短期產業發展模式,不止于眼前階段,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長遠考量,在當下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戰略即將落地實施的階段,如果沒有足夠清晰的產業規劃,那么已脫貧戶就有再次返貧的可能,鄉村振興的后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正是基于此,漢陽鎮政府找準了一條適宜當地持續發展,群眾持續增收的好路子,在單一產業的基礎上擴容產值,提升產能,打造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全產業鏈,使得脫貧產業達到全覆蓋,群眾增收有了長期保障。meZ安康新聞網

2019年,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支部聯動、合作社組織(實施)、基地示范、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全鎮共栽植茶葉8000畝、拐棗5000畝、花椒3000畝、太子參1000畝、吳茱萸1200畝、食用菌50萬袋,養蜂1100箱、養雞8000只。運用土地資源流轉、訂單生產、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帶貧機制,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增收鏈條,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產業全覆蓋,為鞏固脫貧成效提供了持續性的產業支撐。meZ安康新聞網

● 壯大富民產業 星火燎原成片meZ安康新聞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補齊農業短板,夯實發展基礎,是當下漢陽鎮黨委、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正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經過前期數年的努力,漢陽鎮的脫貧成效有目共睹,內外部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多元縱深,該鎮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在精耕細作、精細管理、精深加工、精準扶持上下功夫;在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強上做文章,力求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開辟多條路徑,塑造了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的漢陰“樣板”。meZ安康新聞網

以筆架村為例,這個離集鎮45公里,縣城102公里的村落地處偏遠,崖陡溝深,2014年建檔立卡之初,貧困發生率高達58.9%,然而就這短短幾年時間,筆架村已經徹底摘下了貧困村的窮帽子,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meZ安康新聞網

在合作社建立之初,鎮村干部和幫扶工作隊就反復研討,根據群眾意見和自身條件總結歸納經驗,并多次外出學習考察,最終確定了以“三變改革”為突破口,在新建、改建茶園的基礎上,改造河灘水田,建成大棚搞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向。meZ安康新聞網

通過鎮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筆架村已建成一整套體系完備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從現代化大棚到烘干、冷藏設備,從菌種培育到技術輸出,筆架村業已成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兼具的產業大村。村支部書記葉永林告訴記者:“國家財政給筆架撥款10萬元作為村上的產業啟動資金,通過這幾年茶葉和食用菌的發展,合作社固定資產積累達到110萬元,2019年銷售900萬元,實現盈利137萬元,上繳利稅26萬元。今年合作社計劃再投資30萬元對大棚進行改造,將香菇產能擴大到20萬袋以上,羊肚菌保持每年15畝。”meZ安康新聞網

提到筆架村,緊挨著的磨壩村也是艷羨不已,村主任曹家華一邊帶領村民采摘羊肚菌一邊說道:“其他地方要發展菌產業還要在外面買菌種,而筆架村已經掌握了菌種培育技術了,現在磨壩、白廟、長紅等村合作社都在筆架買菌袋,他們工人不夠了我們也負責把本村的勞務輸送到他們村上,一方面是增加村民的務工收入,一方面也是讓他們去取經學技術。”meZ安康新聞網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筆架村不忘“技術共享、市場共享、品牌共享”,積極帶動其他村共同發展香菇30萬袋左右,初步形成了以筆架村食用菌基地為主導,輻射帶動周邊村聯合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大格局,同時以一項產業推動另一項產業的發展規劃,用菌產業的盈利資金再建設富硒大米加工基地,通過合作社統一包裝、運營銷售,延長產業鏈條,形成復合型的農業規模,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產能與產值的效益最大化。meZ安康新聞網

作為漢陰縣境內將長短產業結合作為特色模式在發展的漢陽鎮,筆架村的成功不僅讓本村村民脫貧致富,也在該鎮的其他村引起了反響,堅定了各村要做大做強復合農業的意識。從“輸血”扶貧到“造血”帶貧,鎮長李小平對此感觸頗深:“筆架村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以茶葉和食用菌為主,按照一產扶貧抓基地,二產扶貧抓加工,三產扶貧抓銷售的思路,呈現出“基地規模大、輻射帶動廣、產業提速快、扶貧成效顯”的良好態勢。下一步,我們將以筆架村為藍本,圍繞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的規劃思路,繼續壯大產業集群,為穩固全鎮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加快‘茶葉+’的銜接融合,形成產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使其為群眾的致富增收持續賦能,助力地方經濟迎來新的增長點。”meZ安康新聞網

● 增強供給功能 鞏固脫貧成效meZ安康新聞網

產業集群的壯大為村民長效增收奠定了基礎,而針對貧困戶的現狀差異,鎮黨委、政府在其就業方面堅持“志智雙扶”,通過采取“培訓進村”“送技上門”等形式,累計開發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216個,生態護林員121名,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631人,技術技能培訓2682人次,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144人,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75%以上,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時安居、樂業兩項工程齊配套,采取“一社區一工廠一園區”的助推就業扶貧模式,投資900萬元建成3個社區工廠3500平方米,在各社區周邊村組啟動建設產業園區5000畝;成立2個異地扶貧社區黨支部,積極探索社區黨組織引領下的社會治理方式;積極開展搬遷貧困戶勞動力培訓,幫助貧困戶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meZ安康新聞網

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2019年,全鎮2批次31條62.535公里村組道路硬化工程、13個47.08公里“油返砂”項目已全面竣工,100%實現通村水泥(油)路;完善13處安全飲水工程、鄉村垃圾處理、村“兩室一場”、電力改造等基礎設施,實現農村安全飲水、電力入戶、標準化村衛生室達標率100%;在教育扶貧方面,資助1589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在健康扶貧方面,全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制度,貧困人口體檢實現全覆蓋,參保率100%,慢病簽約率100%。在住房改善方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928戶,異地搬遷890戶3323人,竣工入住率達100%。meZ安康新聞網

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村黨組織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按照產業類別,在各村建立3-5個產業小組,扶持建立產業基地,實現“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堅持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助力產業扶貧,探索“黨建+產業扶貧”模式,全鎮成功創建鎮園聯盟基地5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2個,村企集體合作社15個。meZ安康新聞網

生活富裕了,產業興旺了,生態變好了,群眾的思想意識也要提高,村容村貌不止是“面子”,更是“里子”。截至目前,15個村全部建立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大力宣傳引導,嚴格依章辦事,切實提升村規民約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威信和引導效應;每季度召開道德評議會,樹立“紅黑榜”堅決抨擊忤逆老人不盡孝、好吃懶做等靠要等不良行為;廣泛評選、公開表彰自主脫貧典型、“最美家庭”“道德模范”275人,振奮脫貧志氣,增強內生動力,有效激發了群眾勤勞為本拔窮根、創業為榮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氣。meZ安康新聞網

一千多個櫛風沐雨的日子,200多名黨員干部駐村蹲點脫貧攻堅,在基層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四支隊伍駐村不少于20天、幫扶干部每周至少一次進村幫扶;機關干部例會、脫貧攻堅專題培訓會上,持續強化對四支隊伍的培訓次數,切實提高了幫扶干部的幫扶能力,打造出一支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幫扶干部隊伍,同時扎實開展“兩級書記”遍訪貧困戶活動,鎮黨委書記遍訪貧困戶達80%,支部書記遍訪貧困戶達100%,并建立周工作匯報制,每周四各村集中匯報工作,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問題。meZ安康新聞網

眼下,漢陽鎮的脫貧摘帽已進入掃尾階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每一位“戰士”,仍在繼續扎扎實實推進為脫貧攻堅的成果,不斷提升脫貧質量的成色而堅持奮斗。從產業發展到基礎建設,從村居面貌到生產生活……全鎮黨員干部為此付出的所有,都在漢陽這塊熱土上開出了飽滿的希望之花,結出了豐碩的富民之果。如今,他們仍以昂揚的斗志走在引領群眾通往康莊大道的征途上,力爭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高質量的脫貧答卷!meZ安康新聞網

記者手記——meZ安康新聞網

在漢陽鎮采訪,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的一張張笑臉,和一幕幕洋溢著希望與奮進的生活圖景,磨壩村委會副主任曹家華帶領村民采摘羊肚菌的勁頭熱火朝天,養牛大戶曹佳學提起自己的養殖產業滔滔不絕,移民安置社區外,熱情的村民遞上剛泡好的新茶……這些鮮活而動人的畫面,是村民致富興業奔小康的最佳佐證,也是漢陽鎮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實踐。meZ安康新聞網

頭雁齊飛,群雁齊追。漢陽鎮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不斷健全制度保障、匯聚人才支撐、強化組織服務,為全鎮的脫貧摘帽夯實了基礎,在全縣范圍內產生了“頭雁效應”。脫貧路上,群眾盼什么,干部干什么!最硬的幫扶措施,抵達最柔軟的心靈深處,因為有擔當,才能讓群眾的生活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讓他們從貧困走向小康。meZ安康新聞網

作為記錄者,我們在深入漢陽鎮的鄉村深處,看到了點滴變化所掀起的時代浪涌,在整個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鄉村正以內部的巨變使全鎮的面貌煥發新顏。meZ安康新聞網

而漢陽鎮黨委、政府為了穩固脫貧成效,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所采取的長短產業相互結合的路子,對推動全縣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農村三產融合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漢陽鎮的脫貧攻堅工作走在了漢陰縣的前列,村民的內生動力在穩固的產業鏈條上不斷增強,脫貧經驗得以輻射擴散,使脫貧質量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meZ安康新聞網

(責編: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