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區智慧化水平高、治安好,服務還貼心,生活在這里我們很有安全感。”3月2日,家住安康市恒口示范區雷河社區的馮麗如感慨。
馮麗如的安全感,離不開安康市推行的“321”基層治理模式。“321”模式即黨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居民的“三線聯系”機制,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的“兩化管理”,以及一個覆蓋全市、高效融合、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治理平臺。借助該模式,安康市著力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全方位”“零距離”服務群眾。
“三線聯系” 凝聚社會治理合力
“村里的獼猴桃產業已初見效益,可以通過返租倒包方式鼓勵更多人種植。”“我愿意帶頭承包2畝地!”“我覺得可以繼續由村級合作社管理,方便后續工作。”……1月5日,漢陰縣觀音河鎮水田村“兩說一商”月例會火熱進行。村里的黨員、群眾代表和產業大戶圍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語,圍繞村里獼猴桃產業發展進行討論。
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事說心聲、大事要事民主協商,如今,漢陰縣“兩說一商”工作機制,架起了干群“連心橋”。
漢陰縣在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中的“三線聯系”時,大力推行“兩說一商”工作機制,構建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協商格局。截至目前,漢陰縣共收集群眾關心關注事項3000余件,開展集體協商議事500余次,解決熱點難點問題2100件,取得了良好成效。
這是安康市凝聚社會治理合力的一個縮影。
為了充分融合黨員干部、人大代表、中心戶長等基層力量,安康市推行“三線聯系”群眾工作法,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系服務機制,動員全市2.4萬余名黨員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以接待、約見、走訪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法規,聽取群眾利益訴求;打通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制度化渠道,建成縣級人大代表聯絡站10個、鎮級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116個、村級人大代表聯絡站1132個,每季度召開選民座談會,掌握民情、收集民意、解決民憂民難。
此外,按照“鎮政府指導村委會、村委會抓中心戶長、中心戶長聯系村民”的方式,安康市共推選出25778名中心戶長開展信息收集、糾紛調解、治安聯防等工作,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防范化解基層風險隱患,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幸福”。
“兩化管理” 精準為群眾辦實事
3月1日,天剛蒙蒙亮,安康市漢濱區新城街道雙堤社區三級網格員段福群就出門了。宣傳政策、化解矛盾、志愿服務,這些事就是段福群的日常。
“退休后,我加入了社區三級網格員隊伍。能發揮余熱,幫街坊鄰居辦點實事,我覺得很開心。”段福群說。
雙堤社區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區,有常住及流動人口2.4萬余人,轄區有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25家,門店673家。“社區流動人口多、社情民意復雜,我們便實行了以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為重點的網格‘微自治’。”雙堤社區黨委書記王龍剛告訴記者,雙堤社區劃分了7個大網格,成立了5個黨支部,引領黨員亮身份、作表率,與網格員、民警一起參與社區治理,并建立微信服務群增進片區群眾之間的溝通聯絡,做到訴求反映、政策宣傳、群眾服務“零距離”,初步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目標。
不只是雙堤社區,“有事找網格員”已成為漢濱區居民遇事的第一反應。通過“大巡查”配套“小舉措”,漢濱區大力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依托“平安建設信息系統”,達到了精準管理、精細管理、精確管理的目的。
數據顯示,漢濱區328個村59個社區共劃分一級網格2136個、二級網格5970個、三級網格3991個,共受理各類事件3萬余件,處置率達99.8%。同時,依托“三線”人員力量,漢濱區共排查隱患2737余起,化解矛盾糾紛3771起,開展志愿服務活動6000余次,切實提升了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一個平臺” 實現高效智慧治理
在安康市綜治中心信息指揮調度大廳,鼠標一點,工作人員就能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要路口進行“巡邏”,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情況。白河縣城關鎮獅子山社區通過“網上議事廳”暢通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渠道,實現了“群眾線上說、社區線下辦”。
現在,“智慧”已成為安康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顯著特征。
“針對基層治理專業力量不足、智治水平不高等問題,我們依托綜治中心和‘9+X’綜治信息系統,打造了高效能村級治理平臺,推動力量下沉、多元共治、數字賦能,整合聯村(社區)政法干警、鄉賢能人和網格員等資源力量,推動群眾訴求事項解決在萌芽、消除在基層。”安康市委政法委專職委員方明兵表示,目前,安康市、縣、鎮、村四級,2038個綜治中心實現實體化運行,并建立起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綜治網絡信息系統,常態化開展風險隱患分析研判預警,推動社會治理從依靠直覺和經驗決策向依靠大數據決策轉變,提升了基層治理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據統計,2020年以來,依托綜治網絡信息系統,安康市各級綜治中心受理群眾事項逾22.3萬件次、辦結逾22.28萬件次,群眾滿意度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