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謝峰)近年來,全市市場監管領域各部門圍繞“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規范監管行為、提升監管效能”總體目標,構建“政府主導、市監牽頭、部門負責、協同推進”工作格局,推動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有序開展,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
完善監管機制。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及部門會商、督查檢查等制度。編制市場監管領域《隨機抽查事項清單》《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監管平臺錄入抽查事項5526項,執法檢查人員3794人,檢查對象名錄庫1550個。2022年以來,共開展抽查檢查683批次,抽取市場主體14703戶,抽查檢查結果公示率100%。
強化聯合監管。本著“誰主管誰牽頭”和“能聯盡聯、應聯必聯”的原則,開展民爆企業、道路危險品貨物運輸、校園安全、食品安全、娛樂場所、人力資源、勞動用工等重點領域聯合抽查,開展聯合抽查71次,抽查市場主體454戶,糾治重復檢查、檢查過多等問題,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實行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利用各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等信息數據,對全市在冊企業劃分4類(A類35773戶、B類13804戶、C類3164戶、D類1952戶)信用風險等級,開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將分類管理結果運用到“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低風險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高風險企業加大抽查比例和頻次,實行差異化監管,體現“無事不擾、有事必查”。
實施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加強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共計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12692戶次,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1193戶次。市場監管、發改、行政審批、金融機構等部門密切配合,運用市場監管信用信息,對違法失信行為的企業在辦理政府采購、招投標、金融業務、授予榮譽等方面實施限制,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加強信用修復指導。健全信用修復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累計辦理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修復3396戶次、行政處罰修復65次,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異常名錄修復3396戶次、個體工商戶恢復正常記載狀態47561戶次,使失信主體的信用得以重塑,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