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丹
一方生態沃土,孕育長壽滋味。地處秦巴腹地的鎮坪縣,素有“自然國心”之稱。近年來,該縣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與深厚的中藥文化底蘊,深耕“藥食同源”理念,將一味味“長壽藥膳”打造成串聯一二三產業、富民強縣的金色名片。
回望歷史長河,鎮坪先民在打通川陜鹽道的漫長征程中,于崇山峻嶺間識百草、烹山珍,逐步形成了“取法自然、食養合一”的飲食哲學。歲月更迭,以“長壽雞蛋皮”“洋芋粑粑炒臘肉”“巖耳燉烏雞”為代表的鎮坪菜肴,不僅凝結著獨特的長壽智慧,更繪就了一幅“集大成而不雷同,自成一派而不小眾”的飲食風情圖。
這片土地的自然稟賦,為長壽飲食文化提供了深厚根基。鎮坪縣全境位于富硒帶上,91.7%的土壤硒含量達中硒以上水平,森林覆蓋率高達88.82%,空氣質量穩居全省首位。這方水土不僅滋養出營養豐富的食材,更養育了眾多精神矍鑠的長壽老人,為“長壽鎮坪”提供了堅實的自然注腳。
好生態孕育好食材,好食材更需巧手烹。今年10月,鎮坪縣首家“長壽鎮坪藥膳館”在安康市正式掛牌運營,標志著這份源自山野的自然饋贈開始以更標準化、品牌化的形式走向市場。走進館內,藥香氤氳,天麻燉土雞、杜仲燉豬蹄等膳品熱氣騰騰。
“我們用的是鎮坪本地的烏雞,配上三年生的天麻,文火慢燉四小時,既保留營養,也融合藥效。”藥膳館主廚介紹,該館依托全縣“1026種道地藥材、50種藥食同源”的資源優勢,打造了集文化科普、美食體驗與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綜合平臺。按照規劃,鎮坪縣將以首家藥膳館為起點,通過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運營,力爭5年內新增掛牌30家。
這只是鎮坪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專注于中藥理療服務與藥材開發的企業——掌方集的成功引進,傳統中藥正以更親民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
在掌方集的理療館里,技師正用鎮坪縣本地藥材為客人進行理療。“我們和中醫院合作開發了十余種中藥理療項目,用鎮坪黃連配制的足浴包成為明星產品。”企業負責人介紹。這不僅延伸了中藥材產業鏈,更讓中藥文化在體驗中煥發新生。
“中藥+”的融合發展模式,在鎮坪縣各個鄉村同樣綻放異彩。在城關鎮友誼村友誼山莊,藥膳雞、烏雞燉天麻等特色美食香氣四溢。“我們用的都是本地食材,天麻是山上采的,烏雞是農戶散養的。”山莊負責人王瑛一邊準備食材一邊說,“周末房間全訂滿,藥膳占營收的30%!”去年,友誼村推出的“中藥+康養”體驗項目,吸引游客上千人次,帶動山莊增收15萬元。
從田間到餐桌,從食材到產品,鎮坪縣的中醫藥產業在創新中不斷跨越。在鎮坪縣中藥科創園,產學研深度融合正結出碩果。
“這款金絲皇菊涼茶是和中國藥科大學聯合研發的,用制藥理念做藥食同源產品,市場反響很好。”金蕊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娟介紹。中國藥科大學專家團隊與鎮坪縣各企業一一結對,研發出了中藥護眼眼罩、養生保健酒等20余種大健康產品。與此同時,陜西悅瑞堂公司的黃連牙膏生產線也已投產,開創了“中醫藥+輕工業”的新模式,為傳統藥材注入現代活力。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鎮坪縣長壽產業發展的精神內核。近年來,該縣通過舉辦長壽藥膳美食選拔賽、康養美食節等系列活動,持續推動“藥膳智慧”從賽場走向群眾日常。通過“藥膳”這一獨特支點,鎮坪縣成功串聯起中藥種植、深加工、餐飲服務、康養旅游等多個環節,構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綠色經濟體系,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