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羅歧波
在五里工業集中區陜西漢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智玩世界”展廳,陳列著很多會說話、能跳舞的玩具。這些玩具,如今已成為漢濱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布局“玩具+”新賽道的生動注腳。
從傳統玩具加工到“AI+文旅”深度融合,漢濱區正以創新為筆,以產業為紙,書寫著玩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我們的電動玩具能錄音回話,一上市訂單就漲了不少,真正從‘制造’走向‘智造’。”陜西漢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艾兵說。
彼時,漢濱區玩具產業大多停留在“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的初級階段,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如何打破“低質低價”的發展魔咒?漢濱區決策者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跳出傳統思維,擁抱新技術、新業態。
漢濱區出臺《關于推動“玩具+”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AI賦能、業態創新、品牌塑造作為三大主攻方向,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為企業轉型注入了“強心劑”。智玩科技率先“吃螃蟹”。“現在我們的設備不斷更新,比傳統毛絨玩具更精密高端,生產效率提高了幾十倍。”艾兵介紹。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挖掘漢濱的龍舟文化、民歌文化、民俗故事等特色資源,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地域辨識度的文旅玩具產品。”漢濱區文旅廣電局副局長張林介紹。
如今的漢濱區,已形成以毛絨產業園為核心、輻射周邊27個鎮(街道)玩具加工點的產業集群,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包裝物流、品牌營銷等全產業鏈環節。
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群眾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顧老人孩子,月薪還能拿到4000多塊錢,比在外打工強多了。”在五里工業集中區生產車間工作的村民劉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從傳統代工到智能創新,從單打獨斗到集群發展,漢濱區‘玩具+’的融合發展思維,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新思路。隨著更多新技術、新業態的融入,漢濱區的‘指尖智造’將點亮更廣闊的市場,書寫產業發展的新篇章。”漢濱區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