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軒)近日,市委副書記陳勇帶領市農業局、民政局等有關領導,深入漢濱區大河鎮、紫荊鎮、中原鎮、葉坪鎮和恒口示范區調研農村集鎮和新型社區建設。他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一手抓規劃、抓建設,一手抓管理、抓服務,推動由“樓的社區”向“人的社區”轉變,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陳勇一行實地查看了集鎮改造、新型社區、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古街古鎮發展狀況,認真聽取匯報,詳細了解集鎮、社區規劃、建設、管理、服務情況。他指出,近年來我市搶抓陜南移民搬遷、重點鎮建設機遇,大力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農村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有力的助推了城鄉一體發展,加速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建設進程。要堅持好的做法,著眼“十三五”發展,搞好規劃布局,持續加大水電路網和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綠化、亮化等配套服務設施,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實現就地城鎮化。
陳勇要求,要把發展產業、擴大就業作為首要任務,深化農村土地制度、經營方式、金融機制改革,通過土地流轉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加就業崗位,通過擴大有效擔保物破解資金難題,加快培育農村主導產業和農民致富增收項目,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陳勇強調,要讓農民在農村社區住得下、住得好,真正變身為“住在農村的市民”,離不開完善的公共服務和有效的基層治理。要積極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為主的管理服務機制,落實好便民服務、治安聯防等措施,防止搬遷群眾成為“兩不管”的空白地帶。要重視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生活質量。要探索創新社會化的管理機制,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引入社會資源,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多元共治水平,真正把農村社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既有鄉土氣息、又有現代文明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