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熊鋒 潘潤生)“長期以來公共資源交易因透明度低而飽受詬病,今天這個交易系統的啟動,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如同將傳統的購物方式轉變為網上購物一樣。”9月29日,工作人員在漢陰公共資源交易大廳的評標區為大家形象地介紹公共資源交易的電子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本建設項目不斷增多,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土地和產權類公共資源交易等活動日益頻繁。為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有效防范權力借機尋租,不斷優化投資建設環境,漢陰縣于2014年10月在全市率先啟用公共資源交易系統,經過近一年的不斷完善,于9月29日正式建成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并投運。漢陰從此正式結束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的“雙軌”招標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
據悉,該系統實行網上交易“七統一”模式,即統一項目受理、統一信息發布、統一線上運行、統一場所管理、統一電子監控。其中的統一保證金管理,在我省率先引入投標保證金管理系統,因此實現企業基本賬戶的唯一性,從另一層面有效解決招投標中存在的資質掛靠、圍標串標等問題。
在傳統模式下,交易項目在開標前,通常都是由招標人及招標代理機構采取集中組織會議的方式完成,在此期間,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與投標人有了頻繁接觸的機會,常常是“未到開標就已中標”。因此,“開標前不見面”就是針對信息泄密這一頑疾進行設計的,通過該電子平臺,報名領取招標文件、質疑答疑等環節一律通過系統在網上完成,企業信息、保證金信息由系統進行加密屏蔽。
除此之外,還建成了規范化場所,比如:獨立的評標區、購置詢標專用變聲電話、特別是同步錄音、同步錄像技術監控全覆蓋,這讓以前在交易中的一些小動作無處可循;同時,在土地招牌掛方面,系統采用電子競價,參與拍賣人報價只需要在競價器出入報價,大屏幕只顯示報價不顯示姓名,一切由電腦控制。以往民間常傳說的哪塊地被誰誰內定了,參與拍賣人不敢公開競價、拍賣只是走過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