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吳昌勇 通訊員 孫傳澤 任虎鵬 )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安康,全市所轄的一區九縣除平利縣外,均屬國定貧困縣。也就是說,到2020年全面進入小康,我們需要脫貧的人口還有50多萬,十縣區需要全部摘帽。
脫貧、“摘帽”已經進入倒計時,在滴答作響的鐘聲里,正在為抵達百年夢想而不懈努力的安康,迎來了一個重大歷史機遇,2015深秋時節,整個秦巴山區都浸潤在這份喜悅里——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安康國家高新區,承擔著助推秦巴山區脫貧致富的更多責任和擔當。
不僅是國家級,而且是秦巴地區唯一,圍繞 “身份”發生的重大轉變,高新區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模式。按照中省市的戰略部署,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速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依托山區秦巴獨特的自然稟賦,將豐富的自然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經濟優勢,為秦巴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康境內有各類植物30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1215種,這些植物生長區域內95%以上富含硒元素。近年來,安康國家高新區圍繞富硒產品的研發和利用,先后建成了高新科技企業孵化中心、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和中小企業孵化中心等四個中心,依托秦巴山區的地域資源和生態優勢,與國內其他國家高新區實現了差異化發展。目前,安康國家高新區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孵化器形成的科技統籌體系,累計引進孵化企業108家,在孵企業81家,實施各類科研開發項目442項,取得科技成果184項;研發新品種、新產品和新技術370項,專利授權529項;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科技企業120家,有力地促進了安康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在孵化和承載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高新區并沒有忽略人文關懷,針對移民搬遷的種種擔憂,安康國家高新區把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結合起來,規劃布局了9大社區,全面開工建設6大社區,并且在付家河建設了9幢1600套13萬平方米,可容納1.3萬戶5.5萬人的付家河產城融合新區,凡是符合入住條件的搬遷人口,由安康高新區負責解決1戶1人的就業問題。這既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又為企業解決了用工問題,科技不僅扶了貧,而且扶了智。目前,高新區已有2000余戶近8000人告別了農村,住進了社區,徹底改變了他們的農民身份。
今年,隨著安康國家高新區策劃的111個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基礎配套逐步完善,城市元素日益豐富,產業項目集群發展,民生福祉逐步提升,經過科學統籌布局的科技扶貧體系初步形成并成效顯現,城市變農村、農民變市民的中國夢在安康國家高新區得以實現,惠及秦巴地區的科技扶貧方案也列入了安康國家高新區的遠景規劃之中,科技支撐的作用將會日發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