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富硒電商強縣
——紫陽縣電子商務元年調查
記者 譚西 張婧
“前面旗幟一舉,后面呼啦啦地就跟上來了。”紫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商辦副主任葉飛,這樣描述2015年紫陽電商的發展態勢。
這個以富硒和綠茶聞名的陜南小縣,2015年為自己貼上了一個具有充分現代意味的標簽——電商。
用電子商務來激活縣域發展,實現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并在身處的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山城紫陽在安康奮力打造“中國富硒電商第一市”的大背景下,正在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富硒電商“根據地”。
“一號文件”里的眾創夢想
對于紫陽的電子商務來說,2015年可稱為電商元年。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形成如此聲勢,完全得益于紫陽決策層的強力推動。因為這一年紫陽的“一號文件”,就是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
紫陽電商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民間到官方,一步步走到今天,其實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繼2014年12月27日舉辦一場大規模的電子商務峰會之后,2015年1月紫陽宣傳手機客戶端被工信部評為全國十佳政務APP等契機,更加堅定了紫陽推動電商發展的勇氣和決心。
此后就是不斷的溝通、協商和接洽。2015年春節過后,由葉飛起草的《對紫陽縣發展電子商務的分析報告》,進入了縣委全委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這一年紫陽縣在部署當年重點工作時,電子商務躋身七項重點工作之中,排名第三位。
一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也至此正式建立。時任縣委書記擔任組長,四個副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委副書記尹正濤兼任辦公室主任,十幾個部局長成為領導小組成員。當年三四月份,由尹正濤帶隊,一行人到吉林通榆和浙江遂昌以及陜西武功等幾個全國縣域電商的發源地考察。“我們是越走越振奮,越走越熱血沸騰。”尹正濤說,“這幾個縣的情況與紫陽很相似,紫陽的電商產業也可以順勢作為。”
一番考察論證之后,紫陽迅速厘清了自己的發展思路——立足于國家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的事實,立足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優勢,立足于富硒特色,把農產品變為商品,再變成網貨。
2015年5月22日,紫陽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提出要培育一批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形成若干電子商務平臺和產業集聚區,逐步建成滿足電子商務發展需求的物流配送體系,實現電子商務企業數量、交易規模、就業人數和稅收收入等主要指標不斷提高,以電商發展促進創業,拉動就業,推動旅游業,服務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就在這一年,紫陽成為了陜西省電子商務示范縣。按照預想組建的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孵化)中心,成了紫陽電商追夢的搖籃。
始終在關注和支持電商產業的紫陽縣縣長趙立根,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在他看來,紫陽的農產品量小而分散,光靠網上賣土特產是無法持續的。他說:“我們有明確的規劃。第一步,先營銷紫陽,讓外界了解它的優勢和特色。第二步,營銷農產品,線上線下相互推動和促進。第三步,推動文化旅游業發展,通過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游和互聯網+扶貧,打造一個全新的紫陽。”
“網贏天下”新格局
2015年9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紫陽縣電子商務服務(孵化)中心,已經成為紫陽電商產業的大本營。“陜西省電子商務示范縣”的牌子和22個進駐電商企業的LOGO,被掛在醒目位置。
“綜合服務驅動規范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做大做強,社交平臺聯動精準營銷,線上線下互動持續拓展”的紫陽電商發展路徑,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個800平方米的電商服務中心,為紫陽所有電商企業提供免費平臺建設、倉儲物流、人才培訓、金融信貸、跨境電商和宣傳推介扶持。電商龍頭企業三生科技的電腦,都是由服務中心配備的。
紫陽目前的電商企業,分為電商產品生產商、電商服務商和電商網商三大類別。為扶持這些企業成長,紫陽耗費的精力是巨大的,F在孵化中心每個周五都會舉辦電商沙龍,通過精準化培訓直接針對目標人群。中心搭建的微創商學院已有28個社區,為紫陽籍大學生、工商業者和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持續免費培訓。對紫陽新近開發的6款電商產品,中心專門請外來企業做美工和產品介紹,還統一組織供貨發貨,打通到鎮村的“最后一公里”。
在這個孵化中心,另一塊牌子同樣引人注目——陜西省電商扶貧試點縣。利用電商扶貧是紫陽的一項創舉,它也是安康唯一一個省級試點縣。“對安康而言,扶貧開發是長期的主題,電子商務該如何服務于這個中心?我們推進電商扶貧,也可算作應時而謀,順勢而為。”趙立根說。
在省級100萬的試點資金之后,紫陽又配套了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采取“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新模式,來促進貧困戶增收和電商企業發展。紫陽正在著力通過電商企業深度參與扶貧開發、在縣、鎮、村分級建立電商服務機構等形式,讓貧困青年依托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并逐步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電商人才體系。
為實現“網贏天下”和電商扶貧的目標,紫陽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至1000萬元的電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引進和培育電商企業。從2015年起,每年切塊安排500萬元小額創業貸款,專項扶持電商創業。對達到一定規模且以銷售紫陽本地產品為主的電商企業,在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方面給予支持。
電商扶貧啟動不久,就已經看到了成效。城關鎮青中村是一個精準扶貧村,電商企業聚茶園商貿有限公司和村里的蔬菜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手,運用互聯網手段面向縣城居民銷售貧困戶生產的各類農產品。在這種模式下,城區居民通過手機下單、微信支付的方式就可以享受送貨上門。在2015年國慶期間舉行的紫陽首屆電商產品展銷會上,青中農莊展臺一天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萬元。
十萬微商在路上
2015年12月4日,在紫陽聚茶園商貿有限公司,幾個年輕人正在電腦前忙個不停。他們是年輕的紫陽電商,公司也是當年4月份才注冊的年輕企業。就是這幾個年輕人,在12月2日創造了任性魔芋一天賣800多盒的記錄。
1988年出生的公司老總舒峰,原本在渭南做網絡技術,得知紫陽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消息后,回來開了這家公司,主要賣雪魔芋、豆干、豆豉、玉米營養餐等紫陽特產,舒峰還拿下了這四個產品的代理權。
聚茶園的商品在淘寶上有十幾家店出售,2015年10月份還啟動了微商,同時建立了自己的聚茶園微商城,現在每天至少有3個人加入。生意圈子由此迅速擴大,與福建、江蘇、甘肅等地都有了往來。舒峰說這兩天生意還不錯,任性魔芋在網上爆紅。4月份開業,8月份保持收支平衡,現在已經開始盈利了。
“聚茶園”的戰場,并不僅僅局限于網絡,還負責線下280多家商超的供貨。舒峰說:“我把線上線下融在一塊,以前別人進貨還需要打個電話,現在只要網上一下單,我就馬上配貨,支付也方便。”
與“聚茶園”相類似,紫陽硒之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當地一家知名的電商企業。“硒之翼”賣的就是紫陽土特產,淘寶上有一個店,還搭建了自己的微商城。老總吳紅衛自建了縣內首家電商線下體驗店——硒之翼線下O2O體驗館,用戶可以線下挑選,手機下單,享受送貨上門,使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在紫陽電商群里,吳紅衛算大齡了,但他的思維相當年輕。他說現在已經有上海、深圳的公司來聯系,想加盟線下體驗店。他也是電商扶貧的積極參與者,與蒿坪鎮森林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聯手,從種植、加工開始,將逐步統一所有土特產品牌,打造統一的網貨標準。
紫陽的傳統老牌企業和平茶葉,如今也順勢加入了電商大軍。和平茶業組建的電商團隊歐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孵化中心后,2015年9月參加天貓聚劃算活動,單日線上交易突破1500單,去年線上銷售已突破100萬元,紫陽富硒茶網絡直供中心2015年網上銷售也已超過300萬元。
這樣的電商,紫陽已有不少。傳統企業加速轉型,新興企業電商化起步,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鄉發展,全民創業熱情高漲。由紫陽電商辦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現在紫陽已有淘寶店232家、天貓旗艦店3家、產品生產供應商14家、電商服務商6家、物流快遞企業13家,培育的微商近兩千人,已帶動500多人創業就業。截至2015年底,實現了線上銷售額2256.69萬元。在微博、微信、QQ群里進行社區營銷的紫陽微商人群,更是迅速膨脹。
“2015年4月以來,紫陽逐步培育出一批本土化龍頭電商企業,組建了有80多名成員的紫陽縣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由龍頭企業牽頭,已經對紫陽富硒茶、魔芋、富硒土雞蛋等13款產品完成了電商化改造,為4000多名分銷商提供服務。電商的威力是核聚變式的,我們現在號稱十萬微商,其實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上下游以及不斷擴大的關注群和參與者,已經超過了十萬。”尹正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