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陽光溫暖每個角落
——來自漢濱區新城辦的民生故事
記者 陳曦
漢濱區新城辦近年來堅持“全辦抓民生”的工作思路,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扎實推進教育、醫療、就業、社保、文化等基本民生,不斷加強助殘、救濟、救災等底線民生。采取比例救助與定額救助結合,事前與事后救助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救助農村五保戶、城市三無戶、城鄉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邊緣人群,民生保障政策惠及千家萬戶。
一個需要溫暖的公民
李連福今年已63歲,上世紀80年代,他因故被勞動教養3年。妻子與其離婚后帶著女兒遠嫁他鄉,從此再無往來。解除勞教后,他又不慎將釋放證和戶口本丟失,多年來無戶口、無身份證、無居住場所、無經濟收入。因其父親原是供電局職工,此前他一直蝸居在供電局單身公寓樓梯間,靠撿破爛維持生活。
雖然供電局職工食堂常年為他提供周一到周五的免費用餐,但已經步入老年的李連福還面臨著養老、就醫等諸多難題。因其沒有戶口,無法享受國家相關扶助政策,而他本人也并非供電局職工,供電局也無法為其解決相關問題。
2015年8月,李連福將他的困境反映到漢濱區新城辦安火路社區。難題最終擺在了新城辦黨委副書記汪建國面前。汪建國當即表示:“無論他年輕時犯過什么錯誤,現在他只是一個需要溫暖的公民。我們要把工作做到位,讓他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通過到派出所查老檔案,新城辦迅速幫助李連福恢復了戶籍,同時為他提供了1000元臨時救助,協調安排住房一間,暫時緩解了困難。隨后該辦立即將其納入城市“三無”人員,以每月650元的最高標準為他辦理了低保申請手續,落實了定點醫院,保證其有病能得到救助和醫治。同時,李連福被列為重點連心戶,該辦安排了包聯管護人員,定期對其生活情況進行查看。通過特事特辦,李連福的困難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了妥善解決。汪建國表示新城辦將用足用活一切民政政策幫扶幫助他解決以后的生活困難,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生活有保障,過一個正常的幸福晚年。
2014年,該辦323名優撫對象,通過“一卡通”領到救助資金17.2萬元;解決了5戶農村退伍兵建房問題,支出“解三難”資金5萬余元,慰問了70名退伍老軍人;同時救助了52名貧困學子。2015年上半年,該辦向城鎮居民低保對象1363戶2898人,足額發放了低保金480萬元,向農村居民低保對象857戶1592人,足額發放了低保金154萬元。
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2015年9月26日,新城辦城東村五保戶徐明海在買種子的途中暈倒在大街上,幸虧熱心群眾及時將他送到了市中醫院。徐明海是一位孤寡老人,由于生活習慣的差異,他不愿去敬老院。根據其本人意愿,該辦在其近親屬中選定了一名貼戶監護人,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徐明海住院后,其監護人立即通知了新城辦民政部門。
2015年10月10日做手術,11月18日出院,新城辦民政辦主任劉潔隔三差五的到醫院看望徐明海。從住院到出院,一應醫藥費都由政府負責,民政辦還為其請了專門的護理人員。雖然做了手術,徐明海還是因年老體弱去世了。民政、村組干部和監護人一起為其辦理了喪事,新城辦干部職工為其送行,讓他有尊嚴的走到了人生盡頭。
“農村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貼戶供養制度就成為解決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的良策。”劉潔說。貼戶供養,即由五保戶與村委會協商達成一致,在其近親屬中選定一人作為其貼戶監護人,經村委會上報審核批準,四方簽訂供養協議的養老制度。監護人負責照料五保戶的衣食住行及就醫和安葬,五保戶的房屋、耕地、山林等財產則一并轉歸監護人代管,并確定遺贈撫養關系。2015年上半年,該辦已落實農村五保戶貼戶供養協議43戶,發放資金11萬元。
而在城區,該辦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北門社區和印染廠社區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使在家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家住靜寧小區的閻敬林老人今年72歲,他每天早早便到新城辦北門日間照料中心,與老朋友一起下跳棋、打麻將。“平常每天都有三四十個老人在這里玩,光靜寧小區就有十來個,閑了沒事混個時間,打牌、鍛煉、下棋什么都可以,而且還有護士招呼,服務很好。”閻敬林說。
去年8月,該辦整合民政、衛生、計生、扶貧等項目資源,投入30萬元建成了全省首家醫養結合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北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該中心既擁有全科醫生診室、心理咨詢室、康復理療室、中西藥房等醫療資源,又設有電子閱讀室、棋牌娛樂室、休息室等主題功能室。采取白天入托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為老人提供休閑娛樂、康復理療等服務。
為生命撐起一片天
張玲暉家住大樹嶺村,剛剛10歲的他沒想到會罹患嚴重的腦部疾病,從安康到西安再到北京,父親帶著他輾轉求醫。雖然覓得了生機,但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本是低保戶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4月,在農合報銷之后,張玲暉的父親又領到大病二次救助款2萬元,頓時解了燃眉之急。
香溪社區的趙安國、任小紅夫婦生活雖然一直不算非常富裕,但倒也平安,沒想到2013年丈夫查出患了白血病,隨后妻子又被查出患了腎衰竭。夫妻倆在安康西安之間往返求醫,2013年、2014年兩年光妻子的醫療費就花了近9萬元。幸虧有大病二次救助政策,這兩年夫妻倆共得到補助4萬余元。
雖然如此,醫療費仍然差很多,新城辦及香溪社區黨組織又組織了一次愛心捐款,共募得現金24790元。愛心捐款的一半給了趙安國夫婦,另一半給了同樣困難的高波。高波身患肝硬化,又要獨自照顧9歲的兒子,與趙安國夫婦一樣,經過大病二次救助之后,醫療費還差不少。任小紅被惠民政策和組織的溫暖所感動,從自己分得的愛心捐款中又取出了300元捐給高波。
2014年該辦共發放門診救助卡460戶,共計13.8萬元;城鄉低保戶大病二次救助189戶,共計132萬余元。2015年上半年,城、鄉低保戶大病二次救助累計救助77人,發放二次救助資金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