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鄒秉融)記者日前從統計和農業部門獲悉,2015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8196元,增長9.75%,高于全省、全國平均增速。
近年來,全市農村農業工作以農民增收為主線,以“產業支撐、園區承載、龍頭引領、品牌提效、改革驅動”為思路,堅持在生態特色上下功夫,在生態富硒上做文章,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全市2015年新發展現代農業園區44個,各級各類園區總數達355個,完成投資27.8億元。新增省、市級以上農業園區57個,全市市級以上園區總數達180個,其中省級園區34個,市級園區146個。
農業部門在全市農業系統開展了“三同三送三增促發展”、“轉作風重實干”活動、“畜牧人員進百場”、“農技人員進百園”等活動,形成了上下聯動、狠抓落實的良性工作格局,共同推動農業穩步發展。同時,突出“生態、富硒”特色,以建設中國安康富硒研發中心和國家級特色(富硒)高效農業院地合作示范區為契機,把生態富硒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實現特色生態富硒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富硒豬肉、魔芋、糧油、茶葉等產業已成為支撐安康工業增長、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畜牧產業穩居全省第二位,魔芋種植面積、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農業機械化“一社一區模式”在全省推廣,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獲得全省模式評審特等獎,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十大模式之首在全國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