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修腳師 走向全中國
通訊員 余興福 汪可平
2月2日,紫陽縣修腳產業技能脫貧暨遠元集團萬店戰略啟動大會隆重召開,縣委書記趙立根、代縣長陳蓮等領導和集團董事長鄭遠元共同按下了啟動球。未來五年,該縣將引導3萬群眾從事修腳產業,開辦修腳店5000家,實現產值40億元。屆時,全縣依靠修腳產業實現穩定脫貧的人口將超過5萬人,占脫貧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計劃宏偉,前景也十分誘人。“紫陽修腳”能否像沙縣小吃一樣,走向全國,占領大街小巷?修腳產業能否撐起紫陽脫貧攻堅半邊天?不僅需要個人努力、企業運作,更需要政府強力推動。
1萬修腳工年入5個億
從包茂高速權河下站口出站,便到了高橋鎮地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赫然寫著“中華修腳第一鎮”七個大字。初看起來口氣有點大,細細了解就覺得名副其實。該鎮有人口2.1萬人,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力都在從事修腳行業,總人數超過6000人。2015年,僅在本鎮農商行和郵政儲蓄上的存款余額就達2.5個億,人均1.2萬元。
鄭遠元就是該鎮鐵佛村人,一個曾經因貧初中輟學的農村娃,短短十余年時間,從擺地攤當修腳工起步,到自主創業開設門店到成立專業修腳服務連鎖公司,如今已在全國開設直營和加盟店781家,擁有員工6000余人,年產值8億元。公司計劃10年內在全國1000余家城市開辦直營店10000家。
一人修腳,全家脫貧。在高橋鎮,在鐵佛村,靠從事修腳產業發家致富的事例不勝枚舉。據鐵佛村支部書記金漢意介紹,全村常年在外從事修腳足療養生的達1300人,占全村在外務工人員的90%,月均工資都在3500元以上,最高的每月可拿8000元到1萬元,甚至還有年薪超過40萬元的,有200多戶村民購買了小轎車。全村資產過百萬的有200多戶,資產過千萬的有30多戶,還有村民身家過億。鐵佛村一舉由高山特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修腳你莫嫌,發財在眼前。”“一年修腳掙票子,三年修腳買房子,五年修腳買車子。”在紫陽,像這樣關于修腳產業的順口溜幾乎家喻戶曉。
在高橋鎮的輻射帶動下,全縣越來越多的群眾紛紛加入到修腳行業中來。截至2015年底,紫陽人在全國29個省、市興辦修腳企業130余家,開辦修腳店1600余家。全縣從事修腳行業的人數超過1萬人,當年實現產值12億元,創造勞務收入5億元,。據統計,該縣2015年脫貧1.5萬人,其中依靠修腳產業實現穩定脫貧的為3400人,占脫貧總人數的23%。
從“黑領”到“白領”
紫陽縣修腳師培訓中心的走廊里貼著數十位優秀學員的事跡簡介,石萬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年43歲,是洄水鎮團堡村農民,早年曾在河南安陽煤礦打工十多年,2014年參加縣里舉辦的修腳師培訓班,結業后分配到遠元集團湖北分公司武漢魯磨店,不到半年時間便提升為店長,年薪十多萬元。
“以前在煤礦是提著腦袋掙錢,又苦又累又臟,現在在修腳店上班冬暖夏涼,旱澇保收!”用老石自己的話說,修腳培訓中心讓他從“黑領”成功變成了“白領”。
該縣從2014年起,將修腳師免費技能培訓作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縣上每年拿出500萬元用于修腳師培訓,出臺免學費、食宿費、發放交通補貼“兩免一補”優惠政策,并與遠元集團簽訂用工協議,制定最低工資保護政策;企業承諾“三包兩穩”,即包到門店路費包吃包住、穩就業穩收入。
修腳產業風險低、投資小、見效快,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限制較少,受到越來越多的群眾歡迎。2月18日,農歷正月十一,新年首期修腳技能免費培訓班開班的日子,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座無虛席。培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從2月14日到18日有400多人報名,由于師資力量有限,每期只能安排80人。截至目前,該縣累計開辦修腳技能免費培訓班54期,培訓學員4500余名,3200余人走上就業崗位。
修腳技能免費培訓,為紫陽人在外創辦的修腳企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用工不愁了,企業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正因為如此,鄭遠元才有了布局“千城萬店”的底氣。
“據統計,我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超過8萬人,隨著礦山關閉、企業轉型的深入推進,大幅壓縮了他們的就業空間,我們計劃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到‘十三五’末培訓修腳師2萬人以上,讓更多的‘黑領’變成‘白領’。”紫陽縣修腳師培訓中心負責人賈學平說。
打造國內首個“專業修腳縣”
沙縣小吃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步,逐步走向全國,形成品牌,目前經營店已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年營業額接近70億元。做大做強的背后,是當地黨委政府強有力的推手,持續不斷地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宣傳推介。
從地方小吃店到全國大品牌,沙縣小吃的發展路徑給紫陽修腳產業不少啟示。紫陽已經提出了響亮的口號——把“紫陽修腳師”培育成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將紫陽打造成為全國首個集技師培訓、開店加盟、產品配套的“專業修腳縣”。未來5年實現“三五四”發展戰略目標,即從業人員達3萬人、開辦修腳店5000家、實現產值40億元。為配合這一戰略實施,該縣正著手制定《關于大力發展修腳產業的意見》,將在技能培訓、政策扶持、品牌整合、龍頭培育、市場開拓等方面出臺一批“含金量”較高的政策。
該縣已將修腳產業納入全縣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脫貧攻堅工作規劃,按照“山上種藥、山下建廠、山外開店”的思路,打造以修腳藥品、刀具、盆具、沙發、工裝為主的產業集群,延長修腳產業在當地的經濟產業鏈,讓沒有出遠門的人也在火熱的修腳產業中分一杯羹。
看似簡單的修腳產業,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該縣工會、教育等各個部門都想方設法為修腳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縣工會牽頭成立了紫陽縣修腳產業工會聯合會,計劃在各省設立工作站,為修腳工提供維權服務;縣教體局探索出關愛留守兒童“四五六”模式,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配備親情聊天室。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和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修腳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市場蛋糕非常誘人。“紫陽修腳”能否像沙縣小吃一樣在全國攻城掠地,形成品牌,占領市場?我們有理由相信,勤勞聰慧的紫陽人能夠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