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漢陰縣蒲溪鎮廟梁村蘑菇種植基地,當地農戶正忙著采摘成熟的大球蓋菇。經測重,利用農作物秸稈在稻田里種植大球蓋菇畝產可達3000-5000斤,按收購價每斤2元計算,畝收入達到6000-10000元。
稻草、麥稈、菜籽桿等農作物秸稈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糖分、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以秸稈為原料生產食用菌,不僅能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品質,還可以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其培養基使用后還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還田。據初步統計,我市農作物秸稈資源總量約為290萬噸,可收集利用量約為230萬噸,每年約有60%的農作物秸稈被遺棄或者焚燒。為了變廢為寶,2014年在漢陰縣利用農作物秸稈試種大球蓋菇,一舉取得成功。當前,正值大球蓋菇喜獲豐收之時,種植基地擴大到雙乳、蒲溪等鎮200余畝,為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探索了新的路徑。
大球蓋菇適生時間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正是稻田空檔期,菌菇收獲后,基料可就地還田,促進水稻生長,實現循環利用。使用農作物秸稈在稻田里種植大球蓋菇,既不誤水稻生產,又能增加農民收入,一舉多得;且技術簡便易學,病蟲害少,見效快效益高,深得當地老百姓喜愛。這種種植方式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個新途徑。
據了解,大球蓋菇是我國近幾年來剛剛興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菇體色澤艷麗,腿粗蓋肥,食味清香,富含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能治療或改善人體多種疾病的功效,具有“素中之葷”的全價營養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