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茶葉檢驗專家鄭國建點評“陜茶1號”口感
云南農業大學校長、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陜茶1號”品種的報告。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張喬)5月24日,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陜西省南水北調辦、陜西省農業廳、陜西省林業廳、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供銷社、云南農業大學、安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共護南水北調水源漢江,同建安康生態富硒茶鄉”活動啟動儀式暨安康富硒茶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
活動上,安康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等安康市優秀茶企代表悉數到場。“陜茶1號”作為安康富硒茶科研成果結晶,在現場吸引眾多目光。
安康,被李克強總理譽為秦巴山區的一顆明珠。早在先秦巴國時期,安康境內開始種植茶葉;唐代產茶作為貢茶,供宮廷享用。除此以外,這一座在大巴山區的城市,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優質的茶葉,這讓安康富硒茶在陜南茶的復興事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會上,云南農業大學盛軍校長報告由“陜茶1號”品種制作的安康富硒綠茶,因低茶多酚高氨基酸,飲用“不傷胃”;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鄭國建也在后續發言中認可其鮮爽回甘的口感。同時,安康富硒紅茶因其高GABA+L-茶氨酸的科學報告,有效支持了安康紅茶“助睡眠”的理論。
陜西省首個無性系全國良種“陜茶1號”屬灌木型,中葉類。其樹姿半披張狀;葉色深綠,葉面隆起,光澤性強,發芽早,芽葉肥狀,節間長;具有生長勢旺,持嫩性強,適應性廣的特點。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水浸出物48.7%,氨基酸5.2%,茶多酚12.2%,咖啡堿2.8%。
由安康市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農藝師王衍成帶領科研團隊歷經20年從紫陽群體中精選優質單株、采用無性系扦插系統選育而成的“陜茶1號”,填補了陜西省無性系茶樹品種的空白。省農業廳發文在全省適宜區推廣種植,并推薦參加全國第5輪茶樹品種區域試驗,表現突出。
2014年6月“陜茶1號”被國家林業局授予「植物新品種權證書」,成為陜西省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茶樹新品種。2014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全省茶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大力推廣以“陜茶1號”為代表的適生優良品種,促進品種更新換代。幾年來,“陜茶1號”由漢濱區雙龍鎮29畝起步,僅僅四年時間己推廣到3萬余畝,增長了1000倍,推廣范圍已擴大到省內14個縣區,成為陜南茶農最歡迎的優良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