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硒谷”之旅收獲驚喜
——“發現陜西之美——鳳凰全媒體安康行”活動側記
記者 郭颯
綠色、生態、富硒,這是此次鳳凰全媒體安康行活動中媒體記者提的最多的幾個詞。雖是短短的兩天行程,安康,這個生態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且擁有全國最大的富硒帶的城市,卻給這些媒體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6日下午,剛剛抵達安康的鳳凰全媒體記者團顧不上舟車勞頓,興致勃勃地來到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參觀。做筆記、拍照、與工作人員交流,記者們的工作不知不覺已經開始。“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護心腦、保肝腎、防輻射、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被譽‘生命的火種’、‘心臟守護神’、‘天然解毒劑’。”講解員首先對硒元素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以前只知道硒是一種微量元素,沒想到它還有這么強大的功能!”很多記者感嘆道,“我們也來補補硒吧!”跟著講解員的腳步,記者們來到富硒食品展區,他們紛紛駐足,一邊品嘗富硒食品的美味,一邊更加深入地了解硒元素以及富硒產業的發展。
在媒體見面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青不僅對安康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同時也對安康富硒產業發展情況作了詳細講解。他說,近年來,面對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安康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大力發展新型材料、富硒食品、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健康養老等生態友好型產業,其中,以茶葉、魔芋、礦泉水等產品為代表的富硒食品產業發展最為迅速。據統計,2015年全市富硒食品產值達到233.46億元,增長32.6%,生態富硒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6%,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產業,富硒產業已經成為生態友好型的首位產業、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對此,記者們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都迫不及待地進行提問。鳳凰網山東頻道資訊主編張啟倫說:“安康富硒產業已成為全市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和途徑,能否介紹介紹這方面的情況?”鳳凰網江蘇頻道外宣中心主任龔劍說:“安康成立了國家富硒產業研究院,后期安康如何借助國家級科研平臺繼續加大推進富硒產業發展?”郭青、副市長魯琦就記者的問題進行了全面解答。
除了富硒產業發展,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也是媒體團此次安康行關注的焦點。在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處置中心,記者們了解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68%以上的水量來自于安康。為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安康市先后關停鉛鋅礦、汞銻礦、皂素等“兩高”企業300余家,淘汰落后產能90多萬噸,直接經濟損失300多億元,累計投資1200余萬元率先在漢丹江流域及南水北調沿線地區建立建成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處置中心,成為我市保護南水北調漢江水源水質安全的“環保110”。“安康為了南水北調工程作出了很多犧牲,這不僅是為京津人民謀福祉,更是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記者們感嘆道。而在應急處置中心現場,工作人員現場與前線人員視頻連線,即時快捷的處理問題,也引得媒體記者為他們點贊。
聽民歌,觀茶園,品茶香,即使是酷暑時節,也能帶給人一絲清涼。“茶山處處好春光,春光催人采茶忙,忙忙采采忙忙,百鳥伴我唱個歌喲喂,山風為我送茶香”……穿梭在青蔥的茶園間,耳邊時時傳來動聽的紫陽民歌,記者們直呼:“這感覺太美了!”在紫陽縣蒿坪鎮富硒茶園,講解員說:“紫陽絕佳的自然生態不僅成為適合茶樹生長的地方,并且這里的茶葉天然富硒。如今,紫陽富硒茶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萬畝,區域品牌價值達19.67億元,連續三年榮登中國十大富硒品牌榜首,成為宣傳紫陽的一張名片。”鳳凰網陜西頻道董事長楊宏武表示:“安康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農業發展,尤其是富硒產業發展更是讓我驚嘆,我們一定會發揮全媒體的各種資源,讓更多的人認識安康!”
離開茶園,記者們還深入富硒魔芋、真硒水、富硒茶生產線,進一步了解富硒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看到真硒水從塑料到吹瓶、灌裝、裝箱……在一個小車間里就全部完成,記者們都大為贊嘆。陜西硒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白泉在接受媒體團采訪時說:“普通礦泉水僅僅含有鋅、鍶、鎂等常見的礦物質,而‘真硒水’不僅源自天然,還含有珍貴的‘硒’元素,對于我國近80%的缺硒地區來講,這樣的資源更為稀缺,開發好富硒資源會帶來全民健康的升級。”
“安康被稱為秦巴山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在這里看到了綠蔭成片、草木成林,城鎮依山環水,環境優美清凈。這樣一座綠色城市,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涵養地、全國最大的生態富硒區。生態、富硒是安康最具特色的優勢資源,在此次行程中我們了解到了安康是如何將資源轉化為產能,如何打好‘生態牌’、做好‘硒文章’,我們將充分運用全媒體視角,呈現安康獨有的綠色產能魅力。”這是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發表的感想。
在兩天的采訪中,記者們還領略了一江兩岸的美景,在龍舟文化園感受了安康的歷史文化,他們用鏡頭,用文字將這一幕幕記錄下來,成為宣傳安康、推介安康的重要助手。安康,也正以自己綠色、生態、富硒的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