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好月照人圓
——賞月品茶傾聽安康城事呢喃
記者 牟慶紅

(圖片來源于網絡)
沿著漢江大橋,看著橋上的霓虹與皎潔的月光交相輝映,寧靜安詳的夜晚里透著江風的清香。據天文觀測,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七最圓,站在大橋上極目遠眺,可以沒有任何視線障礙的進行賞月,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拿著板凳坐在這里,喝喝茶聊聊天釣釣魚,享受這片土地贈予的樂趣。
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中有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也許是這樣一種情愫縈繞,老安康人對這里有著說不出的青睞與眷念,很多在異鄉深造的學子也都愿意回家支持建設。這里,是“中國硒谷”,是中國十大宜居小城,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承擔著“一江清水供北京”的使命和責任,也是遠方游子的“根”。
“十三五”以來,安康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不斷深化“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安康兩山夾一川的地理形貌,市區一橋飛架江南江北,還有二橋三橋四橋連接各個片區,城市里蓋好的高樓一棟棟拔地而起,江邊漫步,有龍舟文化園、親水廣場、漢調二黃園、歷史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江南街區有CBD,江北有生態運動公園、文化園、商業公園、高新現代城廣場,進一步打造生態安康、綠色安康、美麗富裕新安康。就像我們這里的老一輩人閑聊中說的那樣:“咱生活搞上去了,就么有撒麻煩事”。
說到交通,不得不提城市里亮眼的公共自行車。龍舟節前,自行車正式投入使用,橙色與綠色的交織渲染,將人們的出行綠色化便捷化,拉近了城市距離。而當前,從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上講,基本上每個公交站點的旁邊都有垃圾箱,每個街道都有規劃停車位、停車場,安康市區的商業街金州路,也在進一步拓寬,提升其服務性能。從江北向江南城區,綠化面積是日益增大,兩旁的行道樹也有櫻花、紫薇、紫荊等種類,一年四季道路兩旁都是景色。也許從前,人們把安康當做秦巴山區特困地區,但是,現在的安康正以新的姿態,光鮮亮麗地屹立在陜西南部。
而生態、富硒作為安康的優勢,不管是在告訴沿線分布的工業園區還是飛地園區,或是在市區周圍還是在縣城,綠色崛起是安康的發展方向,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把節能減排落到實處。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康在生物制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領域形成了產業優勢,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安康北醫大、安康正大等一批優勢企業正成為產業的“領頭羊”。雖然工業基礎薄弱,但是隨著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和國家主體功能區示范試點工作的推進,以及安康循環發展的現實需求,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當然一切的變化都在進行中,也都深深地刻在老百姓的心上。安康近些年,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許我們這一代已經很少有人能安安靜靜地坐在老城墻根下,聽老一代人講他們的歲月,但是如果你愿意,他們有故事,溫上一壺熱茶,不管是看江邊的大叔大嬸跳廣場舞,還是聽一曲漢調二黃,安康人,有安康自己獨特的味道,等待你們去聽,去品,去解鎖曾經封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