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1至8月份全市民間投資達235億元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于延琴)全市各級各部門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持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有效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1至8月份,全市民間投資達235億元,同比增長8.5%,占固定資投資的45%。
年初我市制定9大類41條90項全年改革任務清單。中財辦將我市確定為全國16個經濟運行聯系點之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務院扶貧辦將我市列為全國4個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范區之一,獲批異地扶貧搬遷貸款25億元。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減少部門70個、行政編制500名。市級黨群機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實施權責清單制度和“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務,行政審批事項精簡41%、辦理時限壓縮30%以上,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面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理51%。
同時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政策,先后出臺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工業發展、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和擴大民間投資。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先后實施了“先照后證、一證一碼、五證合一”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住所與經營場所分別登記備案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措施。截至去年底,全市市場主體累計達11.7萬戶,同比增長21.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審批規范化建設,加大向縣放權力度。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審批流程再造,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簡易注銷等改革舉措,激發“雙創”活力。并強化市場監管,大力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改革帶來新的發展活力,為追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