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陽 孔令旗)星創天地作為農業版的眾創空間,是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是農業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前沿陣地,是孵化培育科技人員創業和返鄉下鄉創業的搖籃,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引擎。
安康農科星創天地是我市首家主要面向農業領域服務的創業孵化基地,自2016年10月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星創天地以來,在市科技局、市農業局及市人社局的指導與支持下,緊緊圍繞國家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運作方式,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業要素,集成技術創新、強化創業孵化,顯著提升了安康農業農村的創新活力和創業動力,通過“公司+基地+創客”的發展路徑,走出了一條“所企深度融合、成果就地轉化,用活民間資本、助力返鄉創業”的“農科模式”之路,在助推返鄉人員和科技人員創業、農業科技進步、產業經濟發展以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所企深度融合
科研單位——安康市農科所負責硬件建設,組建研發實體,做主業、做核心,將“家底”推向市場,實現科技資源的共享,積極探索如何拆除體制圍墻,為科技人才松綁;專業服務機構——安康小黑馬創客孵化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做服務,做配套,研究并探索適宜在廣大農村發展的眾創平臺和孵化體系。所企深度融合的優勢是:通過開放辦所、共建共享、專業孵化,形成了資源、設備、管理、人才、資金等方面互惠互利的長效機制。科研單位省去了購買專業服務的費用,專業服務機構省去了硬件建設費用。同時,在孵創業項目均有星創天地5%—20%不等程度的參股,有效地保證了星創天地的造血功能和市場盈利能力,告別過去向政府“等、靠、要”的惡性循環。
安康農科星創天地建成了創客辦公樓、創客實驗樓、創客公寓、導師公寓、種植實訓基地、養殖實訓基地、農產品加工中試車間、創客生活服務中心八大功能空間以及安康創新創業網、安康商城、安康信息港三大線上服務平臺,擁有硒應用技術、微生物、植物組培、農產品加工、食用菌等實驗室6個,實驗儀器200余臺套,專業科研設施20余處,各類用地2300余畝。已聘請創業導師26人,創業助理8人,與13家省內知名專業服務機構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科技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安康學院等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成果就地轉化
建立“舟橋”機制,打造“聯合艦隊”,將星創天地建在農科所,將專業運營機構引進農科所,將創業導師請進農科所,將返鄉創業者聚在農科所,將科技人才留在農科所,將成果收益反哺農科所。通過相互協作,實現技術成果市場化和產業化。一是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將農科所已取得的成果或在研課題直接推向市場,把研發、中試、轉化、推廣、應用等環節與市場需求、社會資本有效銜接起來,形成集技術轉移、產品展示、信息交流、創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眾創平臺,為當地的主導產業服務,為入駐的創客群體服務。二是鼓勵科研人員通過技術入股、企業兼職甚至離崗創業等方式,讓科研人員合理合法地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活力和創業動力。
安康農科星創天地先后成立了19個科技轉化項目及技術支撐專家團隊,對魔芋、苦蕎、高硒菜、馬鈴薯、富硒大米、特種玉米、富硒食用菌、豆腐木、八月炸、富硒茶葉、家禽及水產養殖等農業科技項目及應用技術掛牌,通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推廣作物新品種,大大增加了作物的經濟價值。如農科所科技人員利用技術專長,聘請專家做技術顧問開發出的富硒黃酒,當年實現銷售收入50余萬元;退休專家孫斌建設的酒曲廠,年生產酒曲5萬公斤,產值40余萬元。同時,星創天地憑借自身硬件設施、技術儲備以及配套服務,吸引了來自河北和湖北等地的創業者。其中,河北創客段東太放棄原有汽車零配件經營業務,入駐星創天地建設加工車間,與農科所合作研發綠色食品神仙豆腐,現已生產神仙豆腐10噸,產品供不應求;湖北創客張甜利用自身在北京創業積累的人脈和市場資源,入駐星創天地專門從事白芨、重樓、黃精等中藥材種植,實現訂單銷售,目前已發展種植基地近千畝。
用活民間資本
民間投資的天性是追求安全和收益。農科星創天地創業項目的特色主要表現為: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創業風險低。受到越來越多的民間投資者特別是返鄉投資者的青睞。星創天地成立以來,吸引了一批安康籍的創業成功人士,包括礦產商、房產商、建筑商,他們通過跟蹤和投資優秀的涉農創業項目,提前做好產業轉型準備。截至目前,獲得最大的一筆投資是科技人員創辦的安康小黑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事的高山富硒獼猴桃產業化開發項目獲得天使投資1000萬元。同時,由星創天地發起的農業農村創投基金正在籌劃之中,屆時將有更多的安康籍創業成功人士加入,在孵創業項目也將得到更多的投資。
助力返鄉創業
農科星創天地主要服務對象是返鄉創業人員。通過搭建平臺、營造環境,將孵化基地建在廣大農村,將專業服務延伸至田間地頭,使廣大返鄉人員能回得來、留得住、創得成,讓廣大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專技人才成為返鄉創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安康是勞務輸出大市,在經濟新常態下,自然也是返鄉創業大市,引導和服務他們返鄉創業,不僅可以促進由“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創業效益轉變,還能促使人才回歸、技術回流。如返鄉創業人員王升斌利用其在外掌握的設施溫室技術,與農科所合作開展霧培生產秦芋32號脫毒原種技術初獲成功,生產脫毒原種7萬粒,解決了廣大農戶對新品種和脫毒種薯的需求;返鄉創業人員汪守鵬放棄在南方的高薪工作,與市農科所合作開發富硒八月炸栽培技術,現已發展示范基地100余畝,開發的鮮果、果茶、花茶等多種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供不應求。截至目前,通過為返鄉農民提供種養與加工技術支持,已直接帶動就業300余人,間接帶動就業5000余人,流轉土地2000余畝。
安康農科星創天地首席創業導師、安康市農科所所長張百忍表示,農科星創天地作為創新創業在農村的重要載體,已成為安康創新創業、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點。實踐證明,初步探索出的星創天地“農科模式”在運營發展過程中科學、可行,具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也為廣大農業科研機構、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建設星創天地或眾創空間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