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鎖金義 張世虎)2月14日,記者從全市水利工作會議獲悉,在“十五規劃”開局之年的2016年,全市水利系統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水利工作的重要保證,堅持把改進作風作為促進工作的有效方法,堅持把加強干部管理作為干好水利工作的關鍵因素,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水利發展的重要推手,使全市水利工作亮點紛呈。

(圖片來源于網絡)
繪制了中長期水利行動路線圖。圍繞水利“十三五”發展總體思路,統籌謀劃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工程布局,完成了《“十三五”全市水利規劃》、《全市江河水系規劃》、《丹江口庫區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規劃》、《全市十三五水利扶貧規劃》以及水保、供水、水電、漁業等專項規劃,為全市水利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

著力打造中省水利示范工程。漢濱區龍須溝水利綜合示范工程、嵐皋縣嵐河聯坪六口黃泥壩段防洪工程、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防洪工程、漢濱區建民聯村供水工程、石泉縣云霧山集鎮供水工程、漢濱區曹家溝小流域西山水保治理工程、旬陽縣母灘溝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平利縣秋河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漢陰縣華曄農業園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平利縣香河茶葉園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已被確定為安康市第三批水利示范工程;漢濱區三條嶺和龍須溝、石泉縣楊柳、平利縣長安河、白河縣蔓營和天寶6個示范園被省上命名為“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園”,石泉楊柳、平利長安河創建“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已順利通過水利部驗收;安康瀛湖、嵐皋千層河、漢陰風堰古梯田已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嵐河漂流、鎮坪飛渡峽、白河天寶、紫陽任河已被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

防洪護岸重點工程推進。2016年全年完成水利投資15.92億元。南山排洪工程、黃洋河護岸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投資3.5億元,漢江整治工程,新修堤防護岸25公里,有效提升了重點縣城和集鎮的防洪能力,增添了縣城和集鎮生態景觀;已落實了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安康城區東壩防洪主體工程、西壩二期防洪工程;編制完成恒河水庫項目建議書,月河補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恒河水庫和雙營水庫兩座水庫已列入了全國“十三五”大中型水庫建設規劃。

民生水利扎實開展。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思路,爭取中省投資6000萬元,解決了248個貧困村451處25萬人的飲水問題,也改善了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新修和改造農田水利面積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5萬畝,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收夯實了基礎;采取山、水、田、林、路、堤、渠、村綜合治理,加快了實施“丹治”水保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0平方公里,有力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新增小水電裝機1.6萬千瓦,寧陜、紫陽等五縣區已全面啟動實施生態基流實時視頻監控系統,全市5處水電站通過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評定,創建質量和進度均居全省第一;完成水產品產量4.5萬噸、產值20億元,水產品產量和產值位居全省前列。

旱澇損失降到最低。全市防汛工作科學應對了3輪區域性降水和多次短時局地暴雨洪水,將洪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實現了安全度汛目標;去年7月下旬以來,全市出現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強度最高的高溫晴熱天氣,連續14天出現高于35℃高溫天氣。其中連續2天突破安康最高氣溫歷史極值,全市干旱為46年一遇,漢江等主要江河偏枯,106條河流溝溪斷流,116座中小水庫蓄水偏少,全市受旱面積達77萬畝,絕收12萬畝,全市投入抗旱資金4110萬元,投入抗旱人數10.9萬人次,動用抗旱設備350臺(套),拉水送水車54輛,抗旱澆地19.5萬畝,最大程度減少了災害損失。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去年,市、縣水利部門聯合開展了以排污口管理、河道采砂、漁政管理、水保監督為重點的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市出動執法人員900余人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35份,批捕判刑6人,依法行政拘留9人、網上通緝3人,肢解吸砂船只28條,拆除砂石礦臺21座,取締無證采砂船27戶,收繳漁網具900余件,特別是對個別河霸、砂霸進行了從嚴從快從重打擊,得到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結合中省環保督察,主動開展水利行業自查自糾專項整治工作和對水環境整治中的矛盾和問題進行集體會診,提高了水環境整治效果。目前,全市河道管理秩序良好,涉水違法行為明顯減少,近三年瀛湖連續出現“桃花水母”,有力證明了漢江水質保護的成效。

水利改革有新突破。在中央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前,安康市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安康市河長制實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水利改革攻堅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有力推動了市政府出臺的《安康市江河湖泊采砂管理辦法》,夯實了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屬地管理責任制,建立了部門共同參與、協作配合的聯合執法制度,明確了禁采期和禁采區最嚴格的管理規定,全市河道采砂采礦管理正在走向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進一步深化了農村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落實了水利工程有人建、有人管的問題,使全市水利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全市水利系統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五型機關黨組織創建、標準化黨支部創建和黨員八帶頭等活動的深入開展,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鮮明,愛黨護黨意識明顯增強,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凸顯。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落實了“一個窗口”對外服務辦事制度,對辦事群眾實行一次性告知,讓制度多跑路、不讓群眾多跑腿,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