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廣局啟動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單位)申報工作,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活力,
此次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的申報,主要以市級非遺名錄中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為主,及其他適合生產性保護的項目,申報主體一般為項目保護責任單位,或相關企業、產業園區。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需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從事某項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生產性保護的單位或企業;(二)在生產性保護活動中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完整性及核心技藝的保護與傳承;(三)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注重整理、保存相關資料,全面拍攝記錄技藝流程,實施有利于傳承發展的有效方法;(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有序、富有成效,涌現出一批后繼人才;(五)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展演和出版、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對青少年的教育及教學作用,在本地及周邊地區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六)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了傳承人的地位和職工的收入,擴大了就業崗位,并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據悉,本次申報工作將于6月2日截止,在各縣(區)文化部門推薦的基礎上,市文廣局組織專家組實地評估,提出推薦名單,并向社會公示,最終評選出一批真正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項目保護實體,促進非遺保護事業與文化產業交相輝映、交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