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安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繼續執行原7類44項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礎上,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論證,再次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改進作風的14條便民利民措施。
具體內容如下:
1. 在各縣區指定點推行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業務,全市戶籍派出所提供全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服務。
2 . 實行居民身份證照片“滿意拍”服務。公民對已辦理的居民身份證照片不滿意的,可重新申請換領證件。
3. 在社區、居民小區設立集體戶,為無自主產權住房、無法在實際居住地址落戶的人員解決落戶地址問題。
4. 申報、變更《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性場所信息網絡安全審核證》審核工作期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
5. 完善律師電話預約制度,最大限度的為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發揮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為在押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6 . 辦理外國人簽證、居留許可時間和港澳通行證二次簽注時間,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
7. 交通違法車輛駕駛人就近在公安交管部門進行面簽注冊后,注冊用戶可以使用電腦、手機登錄陜西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按操作提示網上處理交通違法。面簽注冊用戶因駕駛證記分按規定需進行教育培訓學習的,可以登錄互聯網教育學習平臺進行教育培訓學習。
8. 在轄區高速公路投放多功能巡邏執法車,提高應急救援和醫療救治前期救護工作能力。
9 . 在高速公路各省際站入陜方向開展“亮尾工程”,提供高壓水槍、水桶、拖把等工具,供駕駛人現場清洗尾燈、號牌,現場整改反光標識不清等問題。
10 . 對全市重點建設工程、重大火災隱患單位提供“一對一”技術服務咨詢,現場幫扶指導。
11. 免費向企事業單位、廣大群眾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12 . 在市縣兩級公安機關政務微博、微信平臺發布安全防范提示,推送法律知識,接受群眾舉報投訴,為群眾提供網絡安全防范便民服務和贓物失物網上招領等在線咨詢服務。
13 . 在市縣兩級公安機關門戶網站公布各類行政管理事項的辦理部門、辦理流程、所需證明材料和咨詢、預約電話等,為群眾辦事提供精確引導。
14. 依托“安康回家網”,對被拐賣婦女兒童、走失人員實行24小時受理、回復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