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挺 邱高藝 何波)近年來,石泉縣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電商,越來越多的農村能人開辦起了網店。這些電商能人內聯農戶,外接市場,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今年就帶您認識一位喜河鎮的電商能人。
走進喜河鎮供銷電商服務站,印入眼簾的是各種土特產品。服務站負責人方世軍介紹,這些土特產品都是從農戶手里收購的,除了在線下銷售,更多的還是通過網店銷售到各地。 方世軍說:“我以前在外面打工10幾年,2015年才回來,感覺現在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包括交通、網絡設施方面都比較健全了,而且縣上有個電商孵化中心,感覺電商創業這一塊比較好,所以就回來了。”
回鄉之后,方世軍通過幾番思量,決定結合當地自然環境,養殖生態土雞,然后淘寶上注冊網店銷售。但很快方世軍感覺到自己想法太簡單,如何開網店,如何營銷他一竅不通。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縣電商辦向他伸出了援手。
方世軍說:“剛好縣電商辦組織電子商務這一塊的培訓,參加了幾次以后,學到了很多相關于網店的一些,如怎么開網店、圖片怎么處理呀、怎樣運營網店,包括一些客服接待這一塊,學了很多知識,通過淘寶把雞子賣到了全國各地。”

方世軍養殖的土雞生長周期基本上一年以上,在上網銷售時定價為168元一只,剛開始銷售情況并不理想。他又想到買土雞送土雞蛋等促銷辦法,一些客戶吃了他散養的土雞、土雞蛋后給了好評,慢慢地客戶多了起來,銷路算是打開了。可銷路打開了,慢慢地貨物供應又跟不上了,在縣電商辦指導下,方世軍又發起組建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當地農戶120戶500余人入社,社員負責種養,他負責網上銷售。
為讓農民生產的土豆、紅薯、辣椒、豇豆等大眾產品也能走上互聯網,方世軍想盡了辦法,除了提升農產品品質外,還在包裝、宣傳、營銷、物流等方面動腦筋,盡量讓鄉親們的土特產品多銷售,多賣錢。

方世軍說:“因為土豆、紅薯單價比較低,物流成本又相當的高,我們找到供銷社,供銷社通過與物流銜接,取得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說通過郵政發快遞,降低了70%的物流成本。”
如今在電商方面已小有成效的方世軍,仍不滿足目前的現狀,借助縣供銷社基層社恢復運營的契機,方世軍主動提出承擔建設喜河供銷社的任務,并組建了喜河供銷電商服務站。他想以自己熟悉的供銷電商平臺為依托,向廣大農戶提供農業生產資料、收發快遞、日用品消費、農副產品銷售的服務,打造為農服務綜合平臺,架起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梁,打通農資流通渠道,使還處在貧困線以下的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方世軍說:“我們服務站為了積極響應脫貧攻堅這項任務,精準幫扶了24戶貧困戶發展洋火姜種植、土雞養殖等產業,通過訂單的形式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