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八屆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重點活動陜西-深圳經貿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陜深兩地共簽訂重點合作項目16個,總投資580.59億元。陜西省副省長魏增軍作主旨演講、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致辭,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魏穩柱主持會議。
魏增軍在演講中說,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GDP猛增1.1萬倍,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中國奇跡。活動周舉辦七年來,陜深兩地務實合作,累計簽訂合同項目1919個,到位資金3690.2億元,雙方進入了全方位合作階段。
魏增軍倡議:
一是深化產業對接合作。深圳在電子信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產業等領域優勢突出,引領著產業發展和革新的時代潮流。陜西正全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期待大家積極參與陜西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高端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車、軍民融合等重點產業發展,不斷把陜深產業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二是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深圳市擁有華為、騰訊等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創新型龍頭企業。陜西承擔著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自主創新示范、“雙創”示范、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等國家級改革創新任務,科技創新潛力巨大。期待兩地企業和科研院所能攜手開拓創新,共建研發平臺,共推科技成果轉化,一起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三是深化文化旅游合作。深圳在動漫游戲、數字視聽、新媒體、主體公園等方面擁有一批領軍企業,已成為深圳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陜西正在加快提升陜西特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打造國際著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希望兩地加強優勢互補,在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陜西省各市區、深圳市政府及相關企業共500余人參加了會議。在深圳期間,魏增軍參觀考察了華為、騰訊等創新型企業,洽談了合作事宜。
推介會上,西安市副市長王勇介紹了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投資環境情況。
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帶著科技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昨日推介會后,華商報記者采訪了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他說,陜西這次推介的科技成果和科研項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10大領域,共計200余個科技成果項目。
蘭新哲說,陜西科技與廣東省,特別是深圳市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與合作基礎。本次推介會旨在挖掘雙方最新科技成果,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促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提升創新技術產業化水平,推動粵陜雙方高質量創新發展。同時,對陜西來講也是一次機遇,希望通過這次推介會,陜西科技進入一個發展的新時期,一個新階段,一個新高地。
據介紹,當前,陜西正在著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產業新業態、經濟新動能、商業新模式加速形成,各種科技創新要素不斷匯聚,根據科技部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8》,陜西綜合創新水平指數為66.58,位居全國第9。2017年R&D投入460.9億元,財政科技支出79.34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10%,位列全國第8。發明專利授權量達8774件,同比增長12%,位居全國第10位。2017年我省36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占授獎總數的13.28%,其中主持完成的通用項目14項,數量居全國第4。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921.55億元,位居全國第4,其中技術合同交易額中的67%是直接服務外省經濟社會發展,與珠三角地區企業簽訂的技術合同交易額為189.52億元,占比超過20%。
蘭新哲希望帶著這些重點項目成果和深圳各方面多方位交流溝通,希望達成戰略性合作,把陜粵之間的科技合作推向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簽約企業:10億元成立手機公司 為安康解決5000人就業
昨日推介會簽約現場,記者見到了安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琳,這次和他簽約的是深圳市匯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深圳市匯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黃偉峰說,該公司是全球手機主要供應商之一,投資10億元,將康匯通訊智能手機終端項目入駐安康高新區智能終端電子信息產業園,將分兩期實施。一期主要建設手機整機生產及相關配套生產線;二期主要建設智能家居新產品研發生產線,配套建設產品展示中心、營銷中心,計劃2019年5月投產運營。預計年產值30億元,5年內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年上繳稅收2億元以上,解決就業5000人。
王琳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說,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企業,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產品有市場,還因為這個企業有自己的科研團隊,安康高新區將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園,希望通過該企業的入駐,能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同時也能解決數千人的就業問題。
為家鄉作貢獻 是陜籍商人的鄉愁
多年在外打拼,在有所成就時,選擇在家鄉投資、為家鄉發展作貢獻,讓像譚顯山、徐恒江、李媛一樣的陜籍商人的濃濃鄉愁得以安放。
譚顯山:在外多年想回鄉投資
49歲的譚顯山是安康漢濱區中原鎮人,如今他在家鄉注冊了安康深源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期投資了100萬元,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譚顯山說,這次回鄉投資做的是綠色立體農業,地里種“陜茶一號”,在茶園間隙種植蔬菜做深加工。此外,還通過農業養殖產生農家肥,發展全產業鏈、立體化農業。
“十多年前,當地政府就邀請我回鄉投資,我婉拒了。”譚顯山說,他在深圳主要經營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那時在陜西只是注冊個營業執照就得好幾個月,辦事效率低,與‘說到做到、立馬就做’的深圳速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年他再次回鄉創業,這次注冊辦證速度很快,他發現陜西越來越重視營商環境的營造,職能部門的思想觀念也轉變了很多。
“如今年齡越來越大,就想著回到家鄉為這里的發展作些貢獻,也能幫助家鄉扶貧。”譚顯山表示,自己的茶園正在建設,如果發展順利的話,他準備追加投資1000萬到2000萬元。
徐恒江:回鄉投資當地政府提供廠房
37歲的徐恒江是安康市漢濱區關廟鎮人,11月12日,身為廣東陜商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他,出席了“絲路源點·秦巴明珠·中國硒谷”安康名優特色產品走進廣東(東莞)暨重點招商項目推介會。這也是第八屆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的活動之一。如今,徐恒江又被安康政府招商引資回家鄉,注冊了陜西天恒美實業有限公司。
“1999年我就離開家鄉到廣東打拼了。”徐恒江言語間已聽不出鄉音。“回鄉再投資,政府給我在旬陽縣建廠房,還實行3年免稅政策。如今廠房等設備已經基本到位,下個月就能投產。”家鄉政府的誠意打動了他,讓他愿意回鄉投資1億元,為當地經濟發展作貢獻。
“這次回安康再投資算是轉行了。”徐恒江說,他在廣東東莞生產經營塑料及線材,現在改做環保藥材包裝,主要為白加黑和廣譽遠做包裝配套,選擇這個投資是因為這在陜西算是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