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周建)深冬,走進安康高新區,猶如進入一個浩瀚無邊的公園,紅的楓葉、綠的香樟、黃的銀杏……迎面撲來,像山水大師的巨著般橫鋪地面。帶著絲絲寒意的空氣,清冽而純凈,仿佛置身在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既沒有霧霾,更談不上污染,使人身心舒適愜意無比。
安康高新區在打造安康經濟發展新引擎之初,就充分運用這片區域山水環抱的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設置豐富多樣的景觀,著力打造高端的生態環境門戶區。在編制總規、控規、詳規、修規和城市設計等100余個規劃中,優先考慮生態效果,堅持開發建設走到哪里,綠化綠植跟到哪里,生態環境修復就配套到哪里,全力為駐地企業和入住居民提供“推窗見山水,下樓尋鄉愁”的優良環境。
前瞻性的頂層設計,讓安康高新區始終保持生態前置的理念,所有的項目建設前,綠化總是走在前列,把“森林高新”的理念深植干群心中。持續加大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也是高新增綠的最大保障。近幾年來,高新區先后投入6億多元,建成了安康大道、高新大道、秦嶺大道等20多條生態景觀林蔭路,秦巴生態文化公園、北辰公園、飛地公園、運動草坪4大主題公園和高新市民廣場、高新現代城、市民廣場等一批公園廣場綠地。在這些城市景觀里,合理搭配的喬、灌、花、草及構建起保障生態安全的城市綠地空間體系,均形成了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立體綠帶,為冰冷的水泥建筑群配置了綠色的溫度。數以萬計的25公分以上的大樹在道路兩旁聳立,彰顯著安康高新綠色、環保的形象和大氣,以及包容的胸懷。
“建好不重要,重要的是管好。”高新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副局長羅栓介紹,為了讓高新區永葆綠色,城市管理執法局嚴格依法實施綠地占用、林木移植、護林防火等執法監管,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具體工作中,實行網絡化管理,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夯實每個管理人員的責任,確保每栽植一棵樹、一片草能夠成活并生長,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
同時,高新區還以森林城市建設為抓手,倡導駐地企業、單位和居民家中栽植綠植,全方位、立體化構建“綠色高新”。在開發建設中,還堅持用“公園城市”和“產城融合”理念,健全多規融合的規劃體系,執行綠地系統規劃和“綠線”管控不讓步,實現了城市因生態而美、因綠宜居。到目前,高新區綠化總面積已達2600畝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高達5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5平方米,真正成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示范樣板區。
好生態贏得了好口碑。近年來,高新區既成功進入了國家森林城市的行列,也吸引了眾多外來投資者來高新區投資建廠、開發建設。并依托森林城市建設,讓良好生態系統和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企業職工和城市居民的城市歸屬感,用優質的生態環境吸附和帶動生產要素匯聚、商業繁榮和產城融合,助推安康高新經濟騰飛。近年來,先后引進重大項目200多個,“五上”企業達170多家,驅動引領全市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頭雁效應”充分彰顯。
在建設“安康新門戶區”之際,高新區繼續依托自然資源稟賦,把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城市質量、打造公園型城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推進月河、富家河生態治理,同步規劃建設濕地公園和生態綠地系統,打造城市生態客廳,實現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同步規劃建設新安康門戶區北部生態屏障,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布局,力爭到202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7%以上,主干街道樹冠覆蓋率達到60%以上,道路、水系綠化率達到80%以上,形成5分鐘公園服務圈。并依托轄區公園、廣場、道路、小區、院落和水系等綠地系統,扎實推進綠蔭綠地串聯成體,配套完善游樂、康養、休閑及美化亮化等設施,把安康高新區建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休閑度假勝地和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